作为一名有20多年党务工作经历的“老党务”,你若是问我:“支部书记讲党课好不好?”,我还真不好回答。可以说“好”,也可以说“不好”。
说“好”,是因为书记讲党课,也是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更是培养和锻炼干部。说“不好”,是因为目前基层书记讲党课,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语言生涩、照本宣科、应付了事等等共性问题。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怎么样才能当好“老师”,讲好一堂党课呢?本人认为,在讲党课前准备工作中就应挖掘和提炼出以下“五性”:
突出政治性。党课是宣传党的纲领、传达上级精神、开展党员教育的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因此,上党课必须坚持“党课姓党”,立场鲜明。讲课中要始终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阐明观点和分析问题。不能为活跃气氛而信口开河,把不成熟的观点带上讲台;不能为显摆消息灵通,拿所谓的“内部新闻”作为谈资,传播小道消息;更不能哗众取宠,迎合低俗口味。必须认真学习和准确掌握中央和上级的新提法、新解读,与上级宣传口径保持一致,把握正面引导原则,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
注重针对性。党课的选题范围很广,包括党的会议精神、基本知识、历史传统、理论创新、党风党纪等。党课选题应避免“一锅煮”的做法,要依据讲课对象、讲课时机、目标需求等差异,把准脉搏,“对症下药”,合理确定授课内容,既要因人而异,也要因事而异。要根据党员群体行业特点、文化程度等差别因人而异,选好主题“对号入座”。如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可以选党的基本知识为主题;对党龄较长的党员,可以安排党建理论、党性、党风、党纪等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党员都能受到教育。如可以针对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状态不佳,甚至“为官不为”讲授主题党课,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振奋精神。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扣党员群众需要的知识,提高其能力、解决存在问题。如针对领导干部不会应对网络舆论的问题,可以以舆情危机处理为主题,以课代训,提高党员干部舆论引导能力。
强化实效性。党课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功能决定了党课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讲好党课必须注重从工作、生活实践中挖掘鲜活素材,坚持问题导向,回应党员的思想困惑和亟须解答的社会问题,切实接好地气,一是讲党课不能照本宣科搞“空”对“空”,要在典型人物和事例上做文章,把党的理论与发生在党员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富有现实意义。二是在原汁原味传达上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的同时,要在贴近实际上下功夫,深入基层了解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工作情况,把上级精神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来,让党员干部能切身体会上级的法规政策、决策部署怎样才能推动当地工作开展,如何才能维护和发展他们的切身利益,增强党员干部贯彻上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党课教育不仅要使党员干部“愿意听”、“愿意信”,更要“愿意行”。要深入浅出地诠释大道理、讲清小道理、驳斥歪道理,真正言之有理、以理服人。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授课者必须在增强党性、端正作风、树立形象上作出表率,增强党课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引导党员干部把党课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实践之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