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安全问题溯源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并产生了国家,尤其是到了近代出现民族国家之后,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和增进民族凝聚力成为主权国家孜孜以求的战略目标,而建立和使用相应的军事力量,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国家安全最早体现为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此时,科技安全尚未作为一个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全球化在推动国家安全内涵拓展的同时,亦催生了科技安全的兴起,并且在国家安全的构成中,科技安全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加强,科技对国家安全其他各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学技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1999年美国国务院的报告明确提出,科技发展已经处于外交斗争的最前沿,科技与外交的关系正在由“为了外交的科技”转变为“为了科技的外交”,科技在广泛的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科学技术和科技系统自身越来越成为外部势力控制、制约和攻击的对象之一,科技滥用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思考。
科技安全的兴起指明了科技手段在全球化时代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上升。一个国家提高科技安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增强自己的科技实力并保持相对领先的地位,为包含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在内的国家综合安全提供支撑和保障,不断提高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当今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通过组织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中国同发达国家在高科技发展方面的差距,科技安全得到较好的维护。然而,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在现代国际科技安全关系中,中国的科技安全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科技安全面临时代发展的严峻挑战。
中国科技综合实力水平还不高
科学技术发展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安全,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虽然中国科技水平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总体综合水平仍然处于落后态势。
一是科技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当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实力差距仍然是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的首要威胁。2015年1月10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的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支出预计达到13400亿元,占GDP比重预计达2.1%;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上升至第4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到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确实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上,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平均为10~15年。按照一种世界各国科学水平层次的划分,美国是“科学核心国家”,德国、英国、日本为“科学强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为“科学大国”,中国和印度、巴西为“科学边缘国”,最后一个层次是“科学不发达国家”。可见中国科技安全将受到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长期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