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生源之争背后的“囚徒困境”

北大清华生源之争背后的“囚徒困境”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难道就没有见识和能力认识到抢状元的弊端吗?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社会合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它深刻揭示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个体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占优战略,得到的却不一定是自己最想要的结果,相反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就生源竞争而言,对于北大来说,无论清华抢不抢状元,抢状元都是北大的最好选择,即最优战略;对于清华来说也是一样。用博弈论的专业术语来表述,两所大学都抢状元就构成了北大清华招生博弈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一个僵局,给定对手不改变行为,自己就没有激励改变行为,因而无法打破或单独偏离均衡。纳什均衡最深刻的悲剧性在于,北大和清华都意识到抢状元是毫无意义的,但抢状元却是他们必然的选择。即使两所大学都认同不抢状元是最好的,但这个结果却得不到,因为每所大学都不得不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抢状元。除非引入第三方力量改变博弈结构,否则囚徒困境就不可能被打破。

这让我想起了武侠小说里的经典桥段:两个绝顶高手比拼内力,谁都知道比拼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但没有人敢率先撤出战斗。解套的办法通常是两个:一是出现了第三个武功更强的高手,比如扫地僧,从而打破僵局;二是两个人都意识到了危险,不约而同地你一点我一点往回撤,最后相视一笑,罢手言和。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打破囚徒困境的原理却和现实生活并无二致。目前,社会舆论对于北大清华抢状元的做法批评很多,其实两所大学自己也苦不堪言。批评者的目的无非是让大学反省从而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但在囚徒困境中,单靠大学自身的力量无法打破僵局。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难道就没有见识和能力认识到抢状元的弊端吗?非不为也,实不能也。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他们认识到了,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行动。否则,抢状元又不是今年才出现的特殊现象,为什么一年又一年,类似甚至相同的情节一再上演而且愈演愈烈呢?我认为,一味地批评指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关键还是要通过有效的办法帮助两所大学解套。

有人认为,抢状元反映的是大学对优质生源的渴望。其实,二者之间一点关系也没有,抢状元的本质是对分数的追逐。

在囚徒困境中,打破僵局的唯一办法是改变博弈结构。就北大清华的招生竞争而言,破解之道在于,如何使不抢状元成为每所大学的占优战略,或者说,如何让状元对于两所大学没有价值。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目前状元对于北大清华的价值何在?为什么两所顶尖大学明明知道状元没有意义,还必须要竭尽全力去抢呢?为什么抢状元会成为他们的占优战略呢?这是因为,在当前以高考成绩为唯一录取依据的情况下,社会对于大学质量和声誉的评价是以高考录取分数为标准的。哪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高,社会就认为哪所大学的质量高;哪所大学录取的状元多,社会就认为哪所大学的质量高。因此,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高还是低,就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能够对此掉以轻心。大学当然可以不重视状元,但绝对不能忍受社会评价的降低。有人认为,抢状元反映的是大学对优质生源的渴望。其实,二者之间一点关系也没有,抢状元的本质是对分数的追逐。极端地说,即使这个状元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坏蛋,在目前的招生录取体制下,他也一定会成为北大清华的争抢目标。实际上,大学招办围绕着提高录取分数线所做的所有工作,包括对招生计划的技巧性调整,全部都与此有关。在“分数拜物教”的统治下,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根子不在大学,而在于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和评价机制,是社会合谋的结果。

因此,如果不以高考成绩为唯一录取依据,而代之以大学的综合评价,分数在大学招生录取中的重要性就没有那么显著和单一,也就不会成为社会判定大学质量和声誉的标准,大学就没有足够的激励去追逐分数,而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吸引选拔适合自己的优秀学生。由于每一所大学选拔学生的标准不一样,适合北大的不一定适合清华,反之亦然,人人都是状元,人人又不是状元,还有什么争抢的必要呢?这样,不抢状元自然就成了大学的占优战略。事实上,这正是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和方向。一旦在招生录取中实现了“两依据,一参考”——以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为依据,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大学能够按照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特点选拔学生,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可以迎刃而解,我对此持乐观态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