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期如何给特权利益致命一击 (2)

改革攻坚期如何给特权利益致命一击 (2)

通过体制改革,破除特权利益

面对改革进程中“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问题与矛盾,出路只有一个:就是进一步深入推进改革。问题与矛盾暴露之时,也正是改革之机。这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破除妨碍改革的思维定势,敢于用“渐进”与“突破”两种手段推进改革。多年来我国改革之所以迈不开步子,在关键领域改革少有突破,碰到问题刻意回避,遇到难题畏首畏脚,根源还在于思想不够解放,特别是在改革“渐进”与“突破”的认识上观念陈旧,不敢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框。改革就是破除旧体制并建立新体制的完整统一,破除旧体制需要突破手段。而建立新体制则需要渐进手段,所以,“渐进”与“突破”作为两种改革手段,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敢于向特权利益决战,“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年积累的问题正在集中暴露出来,社会矛盾正在进入高发期,面对特殊问题和复杂矛盾,继续依赖常规的渐进方法肯定是无效的。破解转轨的症结,给阻挠改革的特权利益以致命一击,没有果敢的政治勇气和铁腕手段是不行的。正如习近平同志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所强调的“突破既得利益,让改革落地,需要有组织、有胆识、有担当。畏首畏尾,不敢出招,怕得罪人,是难以落实措施,推动工作的”。因此,“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

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打破国有企业垄断特权。垄断行业几乎全部是国有企业,其中主要是中央企业。对垄断行业的改革会触动垄断部门利益,受到特权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反抗。因此,必须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冲破特权利益的束缚,否则,很难收到成效。这就需要垄断行业改革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不能由垄断行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如国资委、发改委来做,而应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非利益相关方从改革目标出发,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吸收各方面的智慧,形成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

健全政府财权监督机制,打破政府支出特权。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预算民主。预算民主就是政府征税需要纳税人的授权,而花钱也要让纳税人知情,并通过人民代表监督制约政府的支出行为,使其做到依规行事、公开透明,确保支出的公共属性。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政府。防止公共权力特权化,确保政府权力的“民有、民享、民治”,避免沦为少数利益集团和腐败分子寻租的工具,除了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以外,最根本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挥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形成对政府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适应扩大人民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充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5月版。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