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教”成制造强国的“秘密武器”

让“职教”成制造强国的“秘密武器”

1.36万所,年招生1016.7万人,每年为中国输送近1000万名毕业生,国家每年60%的新增就业人口由它贡献——这一连串的数字均产生自我国的职业院校,其已成为我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家的重视,使得整个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职业教育日益成为我国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出席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时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那么,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当前,我国加快、加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何在?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石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发《中国制造2025》,使其成为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学者们认为,在我国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黄金期。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契合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并与我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状态非常吻合。”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徐国庆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显著,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且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特别是我国职业院校内部建立的庞大实训资源令美英等国学者羡慕不已。从政府重视与政策支持的角度看,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术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中心主任孙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统观全局,我国加快、加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质量与规模不成正比

20世纪末以来,中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成就显著。从横向比较看,目前我国称得上是世界上职业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然而,“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好”。

“规模大,与我国人口基数有关。但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模不成正比更值得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介绍,在全球技术竞争力排名中,我国的“新技术的可用性”这一指标排名第107位;相关调查显示,90%在华投资的国际企业为不能获得合格的技术工人感到烦恼。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