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思想统帅毛泽东(9)

抗战思想统帅毛泽东(9)

坚守中国本土抗战的根本原则

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奋起抗战,客观上打破了轴心国的国际战略配合,也使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亚洲主战场。作为军事大家的毛泽东清楚,只有保持中国军队实力,从而保持中国军队在中国本土与日军有力对抗的局面,才能保证中国这个反法西斯亚洲主战场的存在,才能拖住日军,打破轴心国联手统治世界的美梦。如果不存在中国这个亚洲主战场,或者这个战场被日军彻底打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将陷入极大被动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而为了保证中国这个反法西斯亚洲主战场的存在,根本原则是坚守中国本土抗战的根本原则。在抗日战争全过程中,毛泽东坚守了这一原则。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危急。斯大林非常担心日本从中国北方进攻苏联。如果德日两国夹击苏联,苏联将会灭亡。由此他形成一个战略考虑:让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北上进击日军从而拖住日军。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多次发电报给毛泽东,要求他派军队北上,在苏蒙边界处牵制日军,防止日军威胁西伯利亚地区。毛泽东以世界战略眼光,坚持中国本土抗战根本原则,回电斯大林,如实述说了这样做对于中国军队极为困难的理由,拒绝了斯大林这一要求。尽管这引起了斯大林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是否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猜疑,招致苏联顾问的责问,还引发王明在中共中央内部与毛泽东的争吵,但毛泽东始终没有动摇这个原则。1941年10月,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决定调动苏联西伯利亚军队回援莫斯科,又担心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趁机北上攻击苏联,又给毛泽东发电,要求中共派部队火速到长城内外牵制日军。毛泽东回电斯大林,实事求是地述说了中国军队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尽管样做遭到苏共政治委员、共产国际总书记吉米特洛夫的责问,毛泽东决不动摇。1942年7月,德军动用150万兵力围攻斯大林格勒,并于9月攻入市区。斯大林担心日军从北方进攻苏联,给毛泽东发电报,要求中共派一、两个师道内蒙和外蒙边界处,接受苏联提供的武器。毛泽东回电斯大林,讲明这个方案难以实现的理由,还责成在重庆的周恩来向在重庆的苏联人解释。1943年初斯大林又给中共发来电报,要求中共抽调若干师团部署在长城内外,牵制日军。毛泽东考虑,这样调动,仍然是在中国本土,并且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战略展开有利,便调动部队布置在长城一线,准备伺机向东北渗透。

毛泽东所以屡次拒绝斯大林要求共产党派兵北上的要求,根本点就在于他坚守中国必须坚守中国这个抗战主战场的存在和中国抗战利益的根本原则。战争实践证明,毛泽东坚守这个原则是正确的。

而蒋介石则没有毛泽东这种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于胸怀的基本素质,更没有坚守中国本土抗战根本原则的意识。太平洋战争初期,同盟国连连失利,日军迅速占领原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菲律宾、泰国、马来亚、香港、印度尼西亚等地,缅甸成为东南亚唯一未被日军占领的国家,英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正式向中国提出,让本来在中国本土坚持抗战就十分艰难的中国军队远征缅甸。蒋介石置中国本土抗战利益于不顾,很痛快地答应了。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签署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实际上与英国结成了军事同盟,其结果,是在国内战场难以支持的情况下,又自动将中国绑在南亚英国战车上。第二年1月,日军开始攻击缅甸英军,英军不堪一击,全线败退,日军迅速进逼仰光。英国即依中英刚刚签订的协定,要求中国出兵入缅援救。蒋介石于2月16日下令中国装备最好编制最全训练有素属于中国精锐部队的第五第六两军(后人俗称“远征军”)依次入缅,紧急向缅南、缅东地区开进,与早已经准备好坚固工事的日军开战,并且将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英缅军总司令胡敦。而英国人为了自身利益,跟蒋介石开了一个大玩笑:正当中国远征军兼程挺进缅甸时,英军却于3月8日轻易放弃仰光,向印度后撤,中国远征军陷入孤军作战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方面虽不再同意让英方指挥中国军队,但仍把指挥权交给了美国人,让史迪威以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国远征军总指挥的身份赴缅指挥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而无论是胡敦还是史迪威,都为了保护他们自认为属于“优等种族”的英国军人生命安全,让中国远征军在南亚与日军主力拼杀,他们的战略意图就是让中国军队缠住日军,自己则退出战斗,从而达到把英国远东战略基点转移到印度的目的。因此,中国远征军在英国人和美国人指挥下,不断向南推进,与日军英勇拼杀,却孤军深入,始终未能得到英军的有力配合。中国军队付出了牺牲数万训练有素的军人,损失对中国军队来说属于最优良的几个师的装备的巨大代价,掩护几千英军退至印度休整。5月上旬,中国远征军因战局失利而开始撤退。已经遭受巨大损失的中国远征军在撤回国内和退往印度的途中又损失巨大。赴缅10万精锐之师到8月初撤回印度和滇西的仅有4万人,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以身殉国。但蒋介石仍然没有坚持本土作战的打算,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还要为了英美军队利益,协助他们反攻缅甸。1943年10月,蒋介石还制定了一个代号为“安纳吉姆”的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先后对日军实施反攻,于1945年1月打通中印公路,两军胜利会师于芒友,但中国精锐部队却损失巨大:先后两次派出40万中国精锐部队赴缅作战,损失20万人。

在中国军队抗战处于艰难时期,蒋介石派兵远征缅甸,虽然有保卫缅甸这一战略要地和中国西南大后方安全的考虑;中国远征军也取得了一些胜利,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解放缅甸领土8万余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毙伤、俘获大批日军;中国远征军人的英勇精神也永远值得后人赞颂。但是,蒋介石派远征军开赴南亚作战,总体上是为了迎合英国和美国的需要而削弱中国本土抗战力量之举,而且,蒋介石将国民党的精锐之师都交给外国人指挥,使中国精锐部队几乎损失贻尽。这是违反立足中国本土抗战根本原则,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决不是一个国家战时统帅的应有作为,势必损害中国抗战整体利益,进而也损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事实正是如此,到太平洋战争后期,当中国有机会开始对日军反击、美国和苏联也期待中国能从本土对日军发起强力反攻时,蒋介石已经没有力量对日实施反击作战了。而恰恰在此时,由于毛泽东坚守中国本土抗战根本原则,保存并发展了敌后抗日武装,在对日反攻作战时机到来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日军发起了强力反攻,这也使中国两个战场的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的敌后战场成了对日反攻的主战场。连日本人都承认:“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共部队以及它所领导的民兵游击队,已经代替国民党军而成长为抗战的主力了。”在对日反攻阶段,一直支持国民党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看清了国民党军队这种现状,他甚至希望日本投降的时间推迟一些,说:“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全被共产党夺过去。”

由上可见,在抗日战争中,做到了一个统帅该做的事,真正起到统帅作用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