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思想统帅毛泽东

抗战思想统帅毛泽东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到底谁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统帅?对此,许多人至今认识模糊。表现上看,抗战时期,蒋介石是中国国家领袖,是中国正规军最高领导人,他也主张抗日,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军打了不少仗。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并于1943年11月代表中国出席由美国、中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盟国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蒋介石虽然没有参加,但会议公告发表前征得蒋介石的同意。这两次会议形成的文件确实部分地维护了中国权益,使中国在世界上有了一定影响力。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重庆以国家领袖身份乘车与大众共同欢庆胜利,接受了不少人的欢呼和敬礼。但是,有意思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对形成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雅尔塔会议,则由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甩开了蒋介石。个中原因虽然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上述三个强国没有把蒋介石放在眼里。为什么这样?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不是真正的统帅,或者说他没有起到统帅的作用。

那么,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实际起统帅作用的人是谁?是毛泽东。因为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全过程中真正起到了作为统帅应该起到的作用,而蒋介石却没有。

事实非常清楚,道理也极为简单:率先举起抗日大旗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制定出持久抗战总战略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推动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制定抗战基本作战方针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构建中国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抗战格局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坚守中国本土抗战根本原则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真正造成人民战争局面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在抗战最艰难岁月里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一句话: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真正做到了一个统帅该做的事,起到了作为统帅该起作用的,是毛泽东不是蒋介石。毛泽东是抗日战争的真正思想统帅。

率先举起抗日大旗

1931年,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侵占我国东北。以后又频繁挑起事端,侵占华北,进而谋图侵占全中国。英、法、美统治集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所谓“不干涉政策”,坐看中日矛盾扩大,以收渔翁之利。蒋介石却错误估计形势和西方强国本质,认为日本不想灭亡中国,英、法、美也不能让日本灭亡中国,中国只要对日本的侵略采取忍让和不抵抗政策便可苟安。看出日本图谋的毛泽东一方面揭露日本的阴谋和英、法、美政策的实质,一方面批评蒋介石,说:日本的野心是很大的,侵占中国,只是其野心的一部分,其更大的野心是要独占西南太平洋。英、法、美的政策是损人利己的;日本就是要利用英、法、美的损人利己政策趁机扩大侵华。日本的大陆政策已经确定了,那些以为同日本妥协,再牺牲一些中国的领土主权就能够停止日本进攻的人们的想法,只是一种幻想。从1935年12月到1937年,毛泽东多次提醒全国人民,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中国,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是不可避免的。到了1937年初,毛泽东已经预料到日本将马上全面侵华,并且率先提出,如果日军全面侵华,中国必须立即抗战。这年的3月1日,他与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谈话时强调:“在日本进攻中国时,不管在什么时候进攻,中国都应该立起抗战。”即使“没有友军,中国也是必须抗战的。而且以中国的资源与自然条件,是能够支持长期作战的。”毛泽东还对中日战争的趋向和结局作了精辟的论断:“日本对中国战争的最后结果,将不是日本的胜利,而是日本财政、经济以及政治的崩溃。”毛泽东还对国际反日联合阵线的建立,提出了纲领性的主张。关于中日两国是否应该进行谈判,毛泽东说:我们不拒绝谈判,但谈判的前提条件是日本取消对中国的侵略政策,交还东北四省及察哈尔北部,撤退华北驻屯军,停止一切侵略行动,只有在这些原则之下,才能进行谈判。一切牺牲中国领土主权的谈判,我们都要反对。毛泽东断定:日本现在是军阀政府,这种谈判的可能并不存在。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对全国抗战的战略基本方针以及重大国防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细致的方案。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毛泽东起草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提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7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形势的指示,提出争取实现全国性抗战、反对妥协的总任务及五项主张。7月23日,毛泽东针对当时国民党存在的妥协退让危险倾向,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进一步提出坚决抗战,反对妥协退让的方针,以及实行全国军队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抗日的外交,改良人民的生活,国防教育,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等八大纲领,争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

毛泽东对于国际形势的精确判断,为世人所折服。他的敏锐洞察力,源于科学的分析方法。他透过种种现象、假象,牢牢抓住法西斯的侵略本质,因此,能够准确预见德、日、意的侵略行径,同时预见这种侵略必然导致与其他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冲突,爆发新的战争。此后毛泽东多指出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必然性。毛泽东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帝国主义法西斯侵略本质深刻分析的这种科学预见,是他率先举起抗战大旗的基础。

我们再来看蒋介石。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蒋介石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助长了日本侵占华北的野心。1937年7月17日,在“七七”事变已经发生十天之后,蒋介石才在庐山发表《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的演说。他在演说中自己承认:“过去数年中,不惜委曲忍痛,对外保持和平,即是此理。前年五全大会,本人外交报告所谓:‘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这说明他自己承认此前对日是一味妥协退让的。在“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全面侵华已成事实时,蒋介石在这个声明中仍然强调:“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但我们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他在声明中最有力量的话是:“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这句话,仍然建立在“如果”这样的前置词的推论上。而事实上,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中国北方大部分领土并且开始向中国南方进兵了。蒋介石在“七七”事变前,没有料到日本将全面侵华,期待西方强国制衡日本,将国民党主要兵力用于“围剿”红军,而日本已经全面侵华时,他的抗日决心仍然没有下定,语言依然含糊。显然,他没有起到抗战统帅应该起的号召作用。而毛泽东则基于前述精确判断和正确预见,于1931年就及时提出日军侵华的必然性和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1935年毛泽东提出抗战不可避免;日本侵华,中国应立起抗战。“七七”事变后,毛泽东在他起草和发表的电文中,率先提出全国抗战的五项主张和八大纲领,在全国率先举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充分起到了作为中国抗战统帅应该起的号召作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