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思想统帅毛泽东(4)

抗战思想统帅毛泽东(4)

制定持久抗战总战略

“七七”事变后,面对日本这样一个军事实力强大、进军迅速、急欲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强敌,中国应该怎样抗战?抗战的总战略是什么?包括国民党军事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都没有考虑清楚。抗战一开始,蒋介石的基本打算是在正面战场上采取硬打硬拼的单纯防御战来对付日军,用正规军与日军对抗,企图用拼力量的办法,在短期内击败日军,至少阻止日军进攻。他向北调动数量与进攻之日军数量相当并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但被日军击溃,没有阻止日军向南进军。淞沪抗战,蒋介石调动数量占优势、装备也较好的中国正规军与日军对抗,结果被日军打得一败涂地。接着,蒋介石仍然组织中国正规军与日本军队对决,台儿庄一战中国军队小胜,但并没有改变全国战场被动局面,上海沦陷后,接下来是南京失守、武汉失守、沂口失利。在一系列失败面前,蒋介石仍然抱着用正面战场决斗来打败日军的梦想。结果作战十分不利,国民党一败再败,日军先后占领了上海、南京。蒋介石抗日,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应该肯定的是:他在抗战已经全面打起来之后,并没有确定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对于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中国“精英”们的这种状态,说过这样一句带有宽容意思的话:大多数人不了解抗日战争的性质,一半是因为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不够,一半也是因为客观事变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质,还没有将其面貌鲜明地摆在人们之前,使人们无从看出其整个的趋势和前途。尽管毛泽东宽容,但蒋介石等人没能拿出一个正确的抗战总战略,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最早考虑此问题,并且以超前预见性,提出正确的抗战总战略的,是毛泽东。

在抗日战争尚未开始时毛泽东就预见到: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是持久战。毛泽东后来自己也说过:我“一贯估计中日战争是持久战。”这是实话。早在1936年7月,全面抗战开始前一年,毛泽东就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过: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这一战,是持久的。他还向斯诺谈到了打持久战的各项方针。1937年,抗日战争刚刚开始时,毛泽东又说过,中日之间的最后胜负,要在持久战中去解决。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局变化急剧。日本侵略军7月底占领平津地区,8月中旬,又在华北的平绥铁路东段和华中的上海地区,展开新的战略进攻。但是,国民政府在日军大规模战略进攻面前,仍不愿发动民众和改革政治。在此紧迫的形势下,为推动全国抗战的顺利发展,中共中央于8月22至25日,在陕西省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23人出席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中日战争敌强我弱的形势,明确指出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持久性,正式确定了“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他着重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冒险的战争,在战略上不能轻敌。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华北,辅助方向是上海。卢沟桥事件是大规模全国性战争的开始,由于日本和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就决定了我们最基本的方针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持久战的结果是中国取得胜利。我们的总任务就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实行抗日的军事,抗日的政治,抗日的财政经济,抗日的教育和抗日的外交,使现在开始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通过并于8月25日发表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决定》强调:“应该看到这一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是一个重要事件,对蒋介石,对毛泽东,震动都很大。因为这一事件带有标志性:此时从“七七”事变算起,抗日战争只打了4个月,中国北方几乎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南方一线,日军进军迅速,中国军队处处被动。蒋介石受震动之后是情绪消沉,对抗战胜利失去信心,开始寻找妥协之路;而毛泽东受震动之余,则通过深入思考进一步发现了持久抗战的规律,他把目光投向了全国,开始注意正面战场的局势,开始考虑全国的抗战全局问题。他通过对日军在进攻中已经在许多地方与国民党军队呈相互攻防状态这些基本事实,对于自己早就形成的抗战持久战总战略更加坚信,他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正面战场的抗战,也肯定是长期的、持久的。基于这一认识,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一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完整方案,建议国民党采纳。

毛泽东提出上述建议后,根本没有形成中国抗战总战略的蒋介石费尽心思,猜疑起来。一方面,他是军事行家,从军事角度考虑,感到毛泽东的建议高明,与日本人打仗,确实应该这样。另一方面,他又想到,毛泽东同自己打了十多年的仗,怎么会有好心提醒自己呢?几经犹豫,蒋介石没有采纳毛泽东的建议。这使蒋介石失去了在黄河以北地区展开兵力,与敌互有攻防,从而对日军进行持久抗战的机会。日军一路南下,攻占了中国大半的领土。但是,国民党军队毕竟数量多,又陆续将主力撤至西南,而西南地区山多路险,易守难攻,日军打下武汉后,再也难以组织起有力的攻势去攻打中国的西南地区了。日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灭亡中国,已经成为现实,证明了毛泽东关于中日战争是长期的战争的预见的准确性,同时也证明了正面战场也必定是持久战。毛泽东从猜疑心极强的蒋介石没有采纳他提出的持久抗战总战略这个事实中认识到:国民党正面战场是靠不住的,共产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持久战。毛泽东对中国抗日战争持久战进行了深入思考,初步形成的认识是:中日战争的持久战,决不是依靠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造成的持久,而是依靠共产党领导敌后人民实行全面抗战造成的持久。共产党必须深入到敌后去,领导这场持久战。就在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的当天,毛泽东就在致周恩来等人的电报中说:“八路军将成为全山西游击战争之主体。应该在统一战线之原则下,放手发动群众,扩大自己,征集给养,收编散兵,应照每师扩大三个团之方针,不靠国民党发饷,而自己筹集供给之。”毛泽东的方针是:把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化为游击根据地。这是共产党领导持久战的开始,也是毛泽东深入认识持久战规律的开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