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艺五大特点评述(2)

中国网络文艺五大特点评述(2)

网络文艺有5个特点

粉丝文化是网络文艺的重要特征。邵燕君认为,网络文艺所独有的粉丝经济和粉丝文化,是实现“VIP制度”的关键所在。以成功改编为影视作品并收获大批观众、取得良好商业效应的《何以笙箫默》和《盗墓笔记》为例——两部作品的前身都是网络连载小说,连载时即获得大批的读者粉丝,作者与小说粉丝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改编为影视作品之初已经拥有相当的受众基础,推出之后在收视率和社交网络话题热度上也都成绩不俗。

网络文艺有明显的草根性。从其创作主体看,网络文学的写手,大多并非原先的职业作家,而是一些钟情文学写作的平民写手。典型的网络文学作家,如痞子蔡是工科研究生,邢育森是工科博士,安妮宝贝学的则是经济学。网络的低门槛,使得全民都可以书写自己的情感,“草根味”十足。

网络文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娱乐性。这主要体现在题材上,相比传统文艺的相对严肃的题材,穿越、盗墓、仙侠等网络文艺题材“脑洞更大”、娱乐性更强。刚刚完结的58集仙侠奇幻大剧《花千骨》是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在该剧的播出期间,社交媒体持续引发了对该剧场景、主演造型、对白等的讨论,相关话题多次占据微博热门排行榜前三名。《花千骨》已经超越了单一的文艺形式,成为一种娱乐现象。

读者年轻化是网络文艺的另一特点。网络文艺的读者主要为“80后”、“90后”年轻一代,能够在网络上实时更新连载小说,又能在看剧的同时参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伴随着网络文艺的成熟,绝大多数的“80后”、“90后”也步入社会,有独立的经济支配能力,同时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艺作品类型,他们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网络文艺受众的主力军。在读者与作品的双向互动之下,网络文艺方兴未艾。

网络文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日趋与资本对接。作为文艺和市场接轨的典型代表,当前的网络文艺正朝着投资更高、制作更精良的方向发展。以搜狐视频和唐人影视联合制作的民国玄幻季播网络剧《无心法师》为例,该剧投资成本4000万元,其中特效就占了800万元,制作精良,并创下7.1亿人次的播放量,在豆瓣网上的评分是8.6分。

长期从事互联网视频工作的霍亚男说,去年,网络自制剧单集成本过百万的只有《匆匆那年》和《暗黑者》。而今年,仅搜狐视频单集制作成本过百万的自制剧就有6部。

制作成本的不断攀升源于市场和观众的需求。观众想要看到越来越好的内容,制作方就得加大投资力度。观众欣赏水平提高,需要好作品,好作品受到观众欢迎,收获口碑和利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