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李红兵: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6)

实际上也就是说,服务是要非常专业化的。一个很简单的,花不了两三块钱的小垫板,可能就可以防止一系列大问题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去用专业的人,用专业的想法,用专业的观念思考。我们自己可能不专业,但是我们要相信和用专业的人,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不论在区县,还是在街乡镇,乃至在社区、村,我们都要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来参加居家养老服务。当然,这种服务形式现在越来越规范化了。比如通过签约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我觉得今后这种标准化或者规范化的进程会越来越快,我们大家要适应这样一种变化。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有这样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实际上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这个条例实际上是我们使居家养老服务能做到家的法律基础。

居家养老服务的行动策略

那么实际上出台《条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那么我们的行动策略是什么?对于居家老年人而言,既然要提高他的生活质量,我们首先要支持他的家庭,支持他的子女,让他的子女、他身边的人学会去关爱和支持老人。比如说现在养老照料中心有一项功能叫做喘息服务。什么叫喘息服务呢?就是为家里有老年人卧床在半年以上的家庭进行疏导。咱们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时候有它非常实在的客观原因。说实在话,一个卧病在床达半年以上的老人,他对整个家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一种精神压力,而这种压力是需要疏导的。

有时候我们会见到一些“虐老”现象,我们对这些现象咬牙切齿,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做改变,这种“虐老”现象是会随时发生的。比如说,今后如果我们给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有一个专业的问题,就是他们这儿的护理员是几班倒?如果他告诉你说,我们是“一对一”的。你会觉得很兴奋,养老机构也把这个当作卖点给你说。那你就要马上跟他说一句,看来您这不专业。因为首先,“一对一”就涉及一个成本问题。其次,“一对一”的方式意味着这位护工或者护理员,几乎24小时都必须跟这个老年人在一起,或者要随时关注老人的所有需求。一天可以、两天可以,时间一长,这个人自然会懈怠,自然会有很多负面情绪,最后对老年人的服务就会大打折扣。

说实在话,我跟大家讲,有时候我们家里的那个家政服务员,她要休息,我会顶替她一天,让她放假。我顶完这一天半,我都觉得疲惫不堪。当然,这一天我会努力把所有我能给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在24小时之内都使劲提供给他,但是说实在话,让我坚持一个礼拜可以,天天这样,我也坚持不下来。

那么,我们现在就希望各级乡镇出台这样的政策,市局现在也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就是让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出趟差”,到哪儿去?到我们所管辖的养老照料中心或者养老机构,我们给他购买养老机构一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的服务,然后让他的陪护人员、子女和旁边伺候的人,能够痛痛快快、顺心地放一个礼拜或两个礼拜的假。甭小看这几天,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喘息,能帮助他们用更好的状态和服务质量来服务老年人。

现在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正在做一项重大的工作,就是对家中伺候老年人的人,包括子女、亲属、自己的老伴,也包括保姆进行免费的培训,教你怎么能够更懂老年人,能更容易跟老年人沟通。这实际上也是支持家庭很重要的一部分。

再一个,就是支持老年人自立和自理。有时候过分的呵护是一种歧视。有时候过分地剥夺老年人本来应有的劳动机会,或者说能够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机会,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再一个,要支持最需要支持的。我们资源本来就有限,而且老年人不是所有的困难都无法自己克服,我们要支持什么?要支持他自己不能克服的、失能的那部分。什么是失智?是他身不由己,是他的头脑已经不受自己控制。大家知道失去独生子女的老年人面临的是什么么?他会陷入痛苦不能自拔。所以他需要我们的支持,需要我们帮他摆脱阴影。

相比较物质支持而言,实际上老年人并不看重你买的东西本身,他看重的是你给他买东西的这份心意。所以有时候,你可能把更多的的心意转化成更多的精神关爱,对他来讲才是更重要的。

我以前挺傻,买了东西以后,挨了一顿数落。老人说你又买东西,告诉你不用买。他跟你很生气,很着急的样子。我就顺着他,你不让买,我就真不买了?结果后来发现他实际上也不是,过两天会问我,那个东西也挺好。我心里想,你不是想要吗?干吗还不让我买?后来我才明白,老人在骂你的同时,也是他获得精神关爱的一种路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所以对老年人,还要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多加琢磨,不仅要落在物质层面上。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