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李红兵: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7)

 有一些临时生病在家,或者卧床不起的老年人,面临着一个送饭的问题。实际上送餐是需要成本的。以前解决这个方式,很多时候是由居家村委会捎带着送点东西。以前我们要求餐馆免费送餐,但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现在基本上一个食堂的工人,他一天的基本收入怎么着也得100块钱,如果按照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算,他每个小时至少有10块钱、20块钱的收入。这是他基本的收入水平。如果送餐路线熟的话,基本上也得20分钟左右。在人口密集度比较高的地方是这样的,松散的地区花费得更多。如果我们不解决送餐的问题,就很难解决送餐持续性的问题。

所以咱们这一次有一个老年营养膳食服务体系支撑的时候,对于需要送餐的老年人是有送餐补贴的。像一些订餐网站,比如说送一餐五块钱的话,咱们愿意去支持送餐的成本,但是他们不愿意做。为什么呢?因为订单太散了。我们现在希望能够把这样的单逐渐地固化,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把分散的订单变成一个整单,这样的话,就可以收回他的成本,这个送餐服务就可以往下走。

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老年症状叫肌少症,就是一种肌肉减少的症状。肌肉不光是力量的象征,肌肉还是人体很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匪夷所思吧?实际上在每次活动当中,肌肉量的多少能够传递给大脑不同的信号来支配人体的新陈代谢。基本上人在40岁以后,平均每年身体的肌肉总量会减少1%,为了尽量不让肌肉减少,要保证合理的膳食。我们通过医院的CT截面给相同情况、相同年龄下的两位老人做肌肉比较,其中一个老人的胳膊大部分是脂肪,红色部分,也就是肌肉量就很少。而另外一个老人,如果红色的肌肉面积比较多,这个老人身体相对也比较健康。

中国人做饭,比如说蒸或煮,食物的营养素比较容易流失。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缺钾,或患有低钾症,低钾会带来什么?会带来心脏的问题。如果能给老人多补充营养素,他们的身体会更加强壮。这是吃的问题。

行的问题。在家里,我们可以防止老人跌倒,出门是不是有障碍?在一些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老人怎么上下楼?我们做过调研,很多老旧小区的老年人,到了一定状况以后,终年累月难以下一次楼。我们希望这些老旧小区的街道领导,实际上我们真拿出个项目,市里面愿意支持,就是让这样的老年人至少一个月下一次楼,晒一次太阳,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奢望。但是如果哪个街道愿意做这样的事,市里面一定会给予全面的支持。这些在政策当中,包括跟区民政局都有相应的项目资金,等着您拿项目来用这个钱,所以这些都希望大家做。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老年人的医疗、健康、护理康复。我们教老年人吃药,很多老人吃药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我曾经算过我们家那位老年人吃药,每次大约得吃一两药,我说要不然你饭吃得少呢,几乎拿药当饭了。但是由于这些药是不同科室的大夫开的,相互之间有些是重复的,有些是相互抵消的,有些一起食用甚至可能还会有不良反应的。那么我们需要对药物实施综合管理。有时候老糊涂了,该吃的药不吃,不该吃的药吃一堆,这实际上都需要做很多的内容。很多老年人反映,慢性病开药得两个礼拜、一个月去拿一次药,很辛苦。真自己生病了,家里没人陪着看病,所以就很需要助医的服务。

刚才说了连续医疗。今后如果有老人骨折、偏瘫,在手术后,回到家马上能有相应的专业服务,能提供相应的支持,来解决连续医疗的问题,很多人会减少二次住院的可能,会减少我们由此留下很多后遗症的可能,这实际上都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老年人和中青年面临的问题不太一样。中青年叫什么?看疾病。中青年面临的都是疾病,都是非常明确的问题。老年病是什么?是多种病同时在一个老年人身上共存,多病共存是老年疾病的特征。所以老年看病跟儿科类似,应该是个单独的医学学科,然后看病结果也不一样,中青年看病叫做什么?治愈。但是老年人有很多病根本谈不到治好的程度,是生活质量好了没有?比如说你老疼痛,疼痛降低了没有?视线转移没有?所以现在大家逐渐能接受癌症了,癌症现在也被归到慢性病系列。为什么?因为“带癌生存”是一个越来越被大家普遍认同的概念,也就是说过了五年的生存率,今后你身上可能就带有癌细胞,癌细胞甚至也在转移,但是你还活着,只不过会有很多的困难和痛苦而已。所以我们要对老年综合征进行综合施策。

我们再来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在刚退休的那段时间,要有一个从职业体系到自我安排管理体系的重大转换,很多人得适应很长时间,如果这段时间早点适应好,他后面的20年、40年都会过得很好,而且会很有收获和成就。否则的话,就真成了闲着养老了,而且越闲越容易生病,越生病就会越痛苦。亲人去世给人带来的打击是很大的,尤其是子女去世、老伴去世,那种痛苦往往是隐在心里头的,所以就需要我们帮老人做一些调试。

此外,代际冲突、孤寂的化解,也都需要我们帮老人疏解。现在我们研究了很多老年游戏,通过老年游戏,直接为老人进行了孤寂的化解。还有动物治疗法。让老人养狗、养猫,通过养小狗小猫这样一个过程,逐渐化解了老人内心的不良情绪。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