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李红兵:完善居家养老服务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9)

我们都知道,万名孝星的事,咱们全市从2009年开始,已经五年了,每年万名孝星,应该很大的影响,但是它产生的社会氛围好像还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因此咱们今年把万名减了五千,那减的五千干吗了呢?因为那五千每人有一千块钱的奖金,原来是,这样又多出来了500万,那么这500万用作加强对社会的这种发现,也就是发现身边的孝行,然后实现新时代的孝行,这是今年的一个新的变化和主题。

 大家如果前段时间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叫做遇见20年以后的父母,就是这项活动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他们做了这样一个新的形式,就是把你的父母通过化妆,变成20年以后的样子,让你们俩对视三分钟,结果在这个拍摄现场,包括我在内,所有拍摄的人员,包括两个对视的人,都是抱头痛哭,因为很少能够见到这样一种情况,咱们很少能够看自己的老去20年的父母是个什么样,然后看到了以后,是百感交集,这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大家对于孝更新的理解、更新的实践。

像咱们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在讲述孝星背后的故事,北京电视台正在为大家准备免费孝心大餐,这都是这个孝心、孝行榜样活动的一部分。当然,大家可以关注,还有个《老有才了—老年大型综艺活动》,它的启动仪式也是在咱们于家务来召开的。

可以说,老人是一部天书。我们要用心来读懂老年人的需求,而需求又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居家养老需求的满足,也需要一个长期的、也是一种常态的过程,所以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推进居家养老于法有据,但它又需要我们来创新,从理想到现实,从认识到落地,它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来体现对规律的深化和认识。开题时我说了一句话,我说我们再通过一万天,可能就要从现在的五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变成三个人当中有一个老年人,我曾经把它比喻成现在的老年人是坐在轿子里的,四个人抬着他,到那个时候,就是在座的,所有我们在座的各位,我一看我们的年龄,应该大部分都是我们,我们是两个人抬着那一个人,是怎么抬着?是抬着担架,我们是躺在那儿?还是坐着滑竿?还是什么样的方式?都是需要大家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做更多的创造和设计,而这种设计,不是一个眼前的事,因为到我们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3,并不是到了峰尖上马上就下滑的事。从2030年、2040年之后,往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咱们都将处在老年人口占1/3的一个基本状况。所以,这是百年大计,要从长计议。但是总的来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咱们共同努力,把居家养老服务做好,提升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谢谢大家。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