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游志斌:重视“四个阶段” 加强社区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8)

(二)树立全新的社区管理理念,强化风险管理,做好应急准备

第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要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理念,不要总是认为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发生风险。

第二,建立相关制度。比如,将制作风险清单和风险地图纳入社区建设的制度当中。

第三,进行监测和预警。社区的工作人员可以先进行自我学习,包括监测预警的范围、警报的级别和颜色等,然后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学习,让大家了解为什么要预警,了解突发事件的各种级别和警报颜色的不同意义,了解不同级别的风险会有怎样的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第四,完善应急预案。这个是基于社区的风险图景来制定的。要设定专门的风险图景,制定相对应的风险预案,包括信息的报送、增援人员的协调工作等内容。可见,风险预案是基于风险图景去完成的。

第五,实施演练制度。如果社区的经费充足,可以组织居民进行消防、急救、疏散等突发风险的演练,尤其是组织志愿者、老年人、老干部、青少年参与演练,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六,加强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第七,成立社区宣讲员团队。这里有几点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一是要注重理念上的调整。国外有个非常有名的单词,是Resilience,翻译成中文叫做“韧性”,或者叫“抗逆力”。那么,如何使城市更具“抗逆力”?一般来说,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发生灾害有很大的必然性。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想象灾难和风险不会发生,而是要考虑当灾难和风险发生以后,要怎样做才能减轻自身所受的伤害,减轻城市和社区所受的不良影响,这些才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建立科学的理念,比如,建立风险管理的理念、抗逆力理念、韧性理念等,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对于“绝对不会发生”“绝对不发生在我身上”这种“二绝”的思想,我们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禁止。

二是要提高响应的效率,提前设定情景。日本的防灾场馆都是围绕一定的场景所设定的,比如,设定在下午16点,东京湾北部发生7.3级地震,风速是每秒15米,这期间是日本的下班晚高峰,以此推算,当天晚上会有650万人滞留街头,不能回家。而到晚上12点以后,仍然会有大约400万人滞留街头。预测死亡是多少人呢?是1.1万人,也就是说要处理1.1万人的尸体。其中测算烧死6300人,重伤是3.7万人,负伤21万人。那么,所需的物资就要根据这个模拟的结果来进行储备,根据滞留街头的人数建立临时卫生间,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地震发生以后,要如何与家里人取得联系、如何尽快找到自己的孩子、约定在什么地点、通讯中断以后怎样联络等,这些情况都需要事先进行模拟。因此,设定场景不光是政府的工作,更是一个全民化的运动,而且更多的还要靠老百姓自己。

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告诉孩子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同时教会他们身处风险时应该如何去做,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良好习惯。比如,孩子在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红绿灯、走斑马线等,这是很多大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能时时做到的,孩子为什么就可以?因为这是老师教的。当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这种安全教育,并且逐渐养成了习惯之后,孩子就会记得非常清楚。而很多成年人,我们给他讲安全制度时,他已经听不进去、接受不了了。还有一部分人就是忙着挣钱,认为挣钱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安全,这就是现在有些人身上普遍存在的想法,这种想法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对于我们的社区来讲,要形成良好的文化和宣传效果,关键不仅在于对于孩子的正确指导,也在于对成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是进行桌面推演和演练。桌面推演和演练是一种“便宜的方式”。比如,模拟我们所在的社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发生一场火灾,去演练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或者模拟其他场景,找到社区里的相关人员,围绕预案,做一个桌面推演和演练。

四是制定社区风险地图。比如,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就做了一个风险地图,将所在地区及周边的重要区域(包括派出所、加油站、医院等)、危险区域(下雨后容易漏水、倒灌的地方),以及一些遇到风险以后能安全撤退的地方都标注出来。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工作,但是对于社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也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让孩子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或者排练一些话剧让孩子在学校和社区进行表演。同时,也要进行社区培训,可以拍摄一些短片,利用丰富的新媒体形式在社区和居民中进行传播,从而宣传防灾减灾。

总体来讲,我们要建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制定应急预案,明晰自己的责任。做到这些的,不光是靠勇敢,最重要的是要靠日常知识的养成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基础工作做牢、做实。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加强社区的工作,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安全的国家,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成长力的富强国家。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