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供给侧改革”为何成为热词?(3)

十三五时期“供给侧改革”为何成为热词?(3)

核心提示:在经济学家们看来,供给侧改革还应从三个层面重点入手:一是产业创新升级,要在后工业化中加快智能化;二是制造业创新升级,从“制造”向“智造”转变;三是服务业创新,在改造传统中走向现代化。

视角三 “供给侧”与“需求侧”如何比较?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哪里?经济学家们无一例外地给出相同的答案——创新。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核心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在光学、医学技术、半导体、发动机关键技术领域,发达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仍保持优势。中国专利转化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比重。

不久前,记者在沈阳机床厂采访了解到,我国仍有95%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床、80%的芯片和高端发动机都要依赖进口。该厂的技术专家郝伟民坦言,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有利于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政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下决心改掉僵化的传统体制机制。

“这一过程,要进一步向社会和企业简政放权,降税减费,减少审批,要推动国企改革,从管人、管事向管资本转变,并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为民企发展腾出空间。此外,还要破除行业垄断,降低民企进入门槛。要改革科技创新推广体制,重构能体现激励效果的创新体系。”张立群说。

而这些,正是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所在。

“同时还应注意,强调供给侧改革并不意味着忽视需求。”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指出,重视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同时,更应注重需求侧的创新升级。“十三五”期间,“三驾马车”作用依然存在,但不是通过扩张性的刺激政策拉动,而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和效率提升扩展空间。“投资方面,强调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消费方面,通过供给侧创新实现居民消费升级;出口方面,强调提高出口竞争力,形成新竞争优势。”

12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这给出了辩证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全新视角。从供给端入手打造支撑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更强调“供给”与“需求”的有效配合,这必将释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活力。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