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对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民生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补齐短板,实施一批拉动效果好、承载能力强、技术先进的重大项目,构建交通、水利、城镇、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网络,增强对经济发展引领和支撑能力。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既要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要挖掘和发挥交通运输网络的先导作用,构筑以哈尔滨为枢纽,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广泛覆盖、快速通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铁路,加快快速铁路网络建设,覆盖全省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哈牡、哈佳、牡佳快速铁路建成竣工,形成“哈牡鸡七双佳哈”快速铁路东环线,力争建成“哈大齐北绥哈”铁路西环线,启动逊克至乌伊岭、呼玛至韩家园子、饶河至创业等沿边铁路外环线建设,打造东环、西环和沿边铁路“两环一边”铁路网。
公路,进一步完善公路网,在巩固高速公路基础上,重点向县乡和村级公路延伸。扩大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通达范围,围绕哈尔滨都市圈,建设宾县、五常、肇东、兰西、巴彦、宾县的高速环线,加快沿边公路建设,继续实施国省干线改造,形成“一圈一边多线”为主的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县乡路1万公里、村级路2万公里。推进综合客货运输场站发展。
民航,完成哈尔滨枢纽机场扩建,建成五大连池、建三江、绥芬河、亚布力等新机场,完成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等现有机场迁建扩建,建成一批民用及通用机场,航空服务覆盖人口达到90%左右。
航运,通过PPP方式推进松花江7个梯级航电枢纽开发,实施重要通航河流主航道建设整治工程,加快重点港口建设。
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全省水利设施现代化进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建成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工程一期配套、奋斗水库、阁山水库等重大水源工程,完成“三江”治理、建设“三江”连通等重大水利工程。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完成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干流、胖头泡蓄滞洪区和主要支流治理,实施界河防护工程,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加大“两大平原”灌区建设与配套节水改造力度,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加强牡丹江、鸡西、七台河等城市水源地保护和水源工程建设。进一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工程,全面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功能。着力完善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和集聚能力。推进重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释放城市发展空间。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提高城市供水能力。推进供热体系升级改造,提升城市供热质量。建设省级天然气骨干管网,完善城市供气设施。继续实施哈尔滨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集中解决重点乡镇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加快建设海绵城市。
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电源布局与结构,加快电力送出主网架建设,发展智能电网,增强电力输出能力。加快城网改造,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清洁燃烧发电技术,适度发展大型热电联产和低热值煤发电。继续开发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发展新能源,建设国家大型风电基地,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在秸秆富集地区发展生物质发电,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推进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扩大俄油俄气引进能力。
构建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实施“宽带龙江”战略,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布局,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工程,打造全光纤网络城市,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推动互联网提速降费,提升信息网络服务能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