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习主席学国学】天下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摘要: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典故源于《礼记·大学》,《大学》分“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和“八条目”构成了《大学》这本书最核心的要义,也是中国思想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八条目”。那么,在《大学》这本书里面是怎么来解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呢?

后来魏征去世以后,李世民去吊唁,吊唁的时候甚至掉了眼泪,李世民说了三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说,今天魏征死了,朕失去一面镜子,我自己的得失,我自己很多行为合适不合适,魏征去世以后去问谁呢?李世民很大度,但是他对魏征去世也是很伤感的。

齐家,家庭关系处理得好,对治国是有帮助的。反过来,如果家里面鸡飞狗跳,很多事情都处理不好,你治国也会有偏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我们合在一起,就是中国文化讲的四个字,叫“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先把自己修好,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只有把自己修好了才能担当重任,才能在社会上做点事,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内圣才能外王。

它启发我们什么?我们这一生,很多人想着去干一番事业,其实那是外王。前提是什么?前提是内圣。很多有工作经验的人,经过10年、20年更长的时间历练以后,大家发现没有?一个人的才能重要,可是,比才能更重要的是德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能够得到别人认可和帮助。一个人如果在内圣,在德性和人格上出了问题,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上出了问题,此生恐怕他不可能做成一点事。因为一个德性和人格没有做好的人,没有人信任他,没有人跟他合作,这种孤家寡人,怎么可能做成事呢?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给我们指了一个人生方向,这个方向是:由内圣走向外王,然后内圣和外王结合起来。这才是我们应该肯定和学习的人生态度。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