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习近平总书记学文风(2)

跟习近平总书记学文风(2)

跟总书记学文风,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注重调查研究,使之成为作讲话、写文章的准备过程,成为科学决策的过程、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

文贵务实,好的讲话、文章必须言之有物。如果对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对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捉摸不透,讲话、文章“一大二空”,不触及生活,不触及思想,就会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只有吃透实际情况,才能形成真知灼见。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调查研究,2011年11月16日他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为全体学员专门作了调查研究的讲话,提出不仅要做调查,而且要做真正的调查,不能做那种伪调查即经过彩排以后的调查。习近平强调:“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领导干部改进文风,应当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件、讲话、文章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要管用有效,就要做到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使决策和讲话有更多的事实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早年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时,跑遍了辖区内所有村。在厦门也是如此。到宁德后,基本是2天一个县,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一走。之后他到浙江任职,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到中央工作后,他的足迹遍及31个省区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2日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些话,这些要求,正是他自己躬身实践的真实写照。

1988年,习近平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他提出“四下基层”要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政策宣传下基层。为跑遍宁德的乡村,习近平经常连日坐着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常常颠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有时腰疼得一时下不了车。在不通公路的偏远山区,他就踩着泥泞湿滑的危险山路步行进去。其中有个乡叫下党乡,他从早上7点半走到中午12点多才进到乡里,受到最为热情隆重的欢迎,乡里百姓说他是“到过这里最大的官”。他推动改造了几千村民世代居住的茅草房,为祖祖辈辈漂泊海上的船民在岸上修建了住房,使他们可以下海打渔、上岸居住,安居乐业。

到福州担任市委书记后,他建立了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制度,走遍福州五区八县。他曾经带领福州市区领导,两天接待逾700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件问题。后来他又在浙江大力推行这项制度。2003年9月,他带着浙江省三级主要领导,到问题多、矛盾集中、群众意见比较大的浦江县接待来访群众,并明确要求预先告示、广而告之。以浦江下访为序幕,浙江全面开展了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全省各级普遍建立了领导下访的长效机制。

1992年,习近平任职福州期间,经过深入调研后主持制定的“福州3820工程”,分3年、8年、20年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步骤与措施等。习近平在1999年率先提出要建设“数字福建”,2000年省人民代表大会正式作出相关决定。到2010年,福建是全国唯一一个实现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的省份。2004年,他在浙江推广武义县在村支部、村委会之外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经验,建立了村级权力的制衡机制,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村务监督。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期间,推动了“平安浙江”、“绿色浙江”、“文化浙江”、“法治浙江”和海洋强省建设。2007年,习近平调任上海,履新一个月,他围绕民生、发展、上海世博会、反腐等工作,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他与广大干部谈心、向广大群众问计,成功组织召开了上海第九次党代会,振奋了干部群众精神,为上海今后5年发展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