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

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2)

核心提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农民集中区党组织要以“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要求,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建立了多元化的党建服务格局

**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通过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三社联动”模式,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化、社会化、志愿化的管理服务,着力构建多元化的党建服务格局。

1、搭建服务新平台。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按照“拓展功能、适度超前、打造亮点”的要求,通过新建或整合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建立村、社区党员(人才)服务中心,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目前,全市行政村建立党员人才服务中心18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6.25%,其中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28个,占建成总数的15.30%。社区建立党员人才服务中心50个,占社区总数的92.59%,其中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6个,占建成总数的11.11%。各农民集中居住区服务中心都设立了100平方米左右的敞开式服务受理大厅,为居民提供水电维修、就业援助、法律咨询、民事调解、组织关系接转等一站式人性化服务。目前,农民集中居住区服务中心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社会化运作,24小时受理服务,服务项目有15个系列130余项,满足社区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需要。

2、拓展服务新内涵。**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把增加群众收入、完善社会保障、造福一方百姓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想居民群众所想,急居民群众所急,办居民群众所盼,真心诚意为党员及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党员“连心卡”制度等。完善农村集中居住区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的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农村教育培训设施、卫生服务体系、文体活动及社会福利项目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五道保障线”,建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由城镇向农村覆盖、基本医疗保险由机关事业单位向城镇企业覆盖、农村养老保险由镇村企业职工向各类人员覆盖、社会保险向社会弱势群体覆盖等“四个覆盖”。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针对部分入住农民因拆迁失地而无经济来源的实际,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健全就业保障网络,在所有农民集中居住区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全面实行城乡劳动就业和求职登记制度,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3、探索服务新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群众的服务需求和利益诉求日趋多样,这就要求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以党员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公开招募、自行申报等方式,动员引导辖区内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建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义工队等,定期不定期的为群众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党员中心户、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志愿者、先锋目标承诺等活动,积极争创“为民服务先锋、务实奉献先锋、清廉勤政先锋”。目前,**市实行在职党员先进性目标承诺的机关法人单位91个,非公企业1272个,新社会组织13个。机关、行政村、社区党组织100%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人数达12335人。

(四)建立了规范化的基层保障体系

**市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中,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1、选优配强,提供队伍保障。**市参照市管干部的培养要求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进一步完善行政村干部考察、选拔和考核制度,拓宽选人渠道,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真正把“靠得住、有本事”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干部队伍,为农民集中区党建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市按照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要求,除从原行政村、居委会干部中留用一批,还从镇、街道机关中选派一批综合素质好、会做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担任农民集中居住区书记。干部的年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政治强发展强,带领群众带头致富”的“双强双带”村书记占了村书记总数的98%。通过定期组织农民集中区干部到市、镇党校、知名大专院校轮训、召开交流会、举办讲座、外出考察等,加强对农民集中区干部教育培训,拓宽基层党务干部视野,帮助他们确立新型农村社区工作新理念,提升基层党务干部开展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的能力。尽快适应新形势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2、加大投入,落实资金保障。**市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资金投入、管理和运行机制,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解决好农民集中居住区规模、选址、资产处置、人员安置、配套设施等实际问题。确保每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办公活动用房2000平方米以上,每新建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投入500至800万元,普遍建立起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求助中心、医疗卫生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被征地农民就业介绍中心、治安调解中心等。还给每个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示范点补助10—15万元,用于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并配置了投影机、电视机、电脑等电教设备。**市从各级财政、留存党费、社会赞助等渠道筹集基层党建专项经费,探索建立制度化的党建经费支持机制。坚持把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每年360万元的市级“强基工程”专项经费,各镇、街道均建立了基层党建专项经费。目前,全市228个村、54个社区分别建立了2036万元、334万元,为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3、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市注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有章可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近年来,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等10多个文件。市级机关75个党组织和200多个驻区单位党组织分别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27个三星级红旗社区以上的城市社区与34个农村社区结对共建,使社区党建工作资源得以充分整合和利用。社区在居务公开、居民自治、联系群众、民主评议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等12项社区基本制度,增强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完善了社区的自治功能,推动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重点健全完善了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实行村干部与绩效挂钩的结构工资制度,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由市、镇(街道)两级财政统筹解决。村、社区干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并积极落实住房公积金。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