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3)

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3)

核心提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农民集中区党组织要以“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要求,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

**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和深入推进,农民集中区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党建工作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农民集中居住,改变了农村传统的村组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有按行政村设置的党组织架构。目前,虽然**市绝大多数集中居住区中的基层组织已经建立,但依旧缺乏有效整合辖区各类资源的平台和途径。特别是农民集中居住区人员构成多样化、利益需求多元化,削弱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内居民和各类资源的凝聚力和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形成有效整合不同需求、协调各方意见、化解社区矛盾的工作机制。农民集中区内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级别的党组织难以统一行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虽然,**市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活动,整合各类资源,但有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尚未能很好地处理条块问题,在共驻共建上还没有形成机制。驻区单位党组织尤其是“两新”组织党组织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认同和参与意识还不够强。此外,辖区内在职党员参与社区事务的范围和程度比较有限,积极性不高,作用不明显,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2、党建服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细化。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的职能和任务更加繁重,原有单纯行政型的思维观念和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基层群众越来越高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市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行政化倾向,党建工作依然需要依靠行政力量来推进,自主自治的社区建设理念淡薄。依然存在着经费等着上级调拨,工作等着上级安排,遇到难题往上推等诸多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区已经撤村建立社区,或者由行政村转变为新型农村社区,但行政村原有的集体资产尚未剥离,发展经济、带领居民群众致富仍然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能。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甚至简单地认为经济发展了,党建工作就搞好了,将党建工作仅仅理解为“为老百姓做事、给老百姓实惠”。管理社区和服务居民的意识还不够强,在服务外来人口、处理突发社会问题、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思路还不清晰、办法还不够多。

3、干部队伍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农民集中居住区是一个新生事物,给原有的村干部队伍带来一些新挑战:一是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相对不高。**市1212名村党组织委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的500人,占总数的41.25%。二是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还没有跳出“村人治村”的传统模式,干部选拔往往局限于在本村范围。一方面具备农村工作能力素质,能起到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人员不愿回村做村干部,另一方面不完全具备农村工作能力水平的人员愿意来做村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选配问题更加突出。三是“老板”书记利弊并存。目前,**市有62名企业家村书记,占总数的26.05%,全市骨干村书记大多由企业家兼任,一方面,企业家担任村书记对发展村级经济、做好公益事业,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思想不够统一、村务不够熟悉、工作不够尽责等情况。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村级资产的监管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由于种种原因,事实上很难监管到位。四是后备干部储备较为不足。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即使留在村里的也大都在企业工作,有积极要求也在企业培养,从而导致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严重不足,使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

4、居民归属认同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农民分散居住时,对行政村的归属感普遍较强,虽然动迁农民进入农民集中居住区居住,但由于农村资产未进行量化,还涉及二次分配、土地流转、村属集体资产、村民小组集体资产的分配等遗留问题,村民还是认同原来居住的村庄,而对对新建立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认同感相对不强,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思想上一时难以融入。一些农民集中居住区已经完成了集体经济的股份制改革,加快了村民的“离心化”倾向,居民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的归属感相对淡化。还有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区,拥有多套安置房的居民把房屋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不强。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