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方法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已迫在眉睫。这既是国内发展的需要,更是国际交往的需要。只有建构灵活、多样与科学、完备的话语体系,才能更好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社会问题,引领社会发展,引导舆论,教育人民,增强国际交往的主导权与话语权。可话语体系的建构只有建立在科学话语理论的基础上,才会有真正的说服力、感染力与吸引力。

一、要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仅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而且还表现在社会领域的多个层面与多个层次上。它的建构应该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社会总体发展层面、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层面与具体社会问题层面来全面展开。就社会总体发展层面来说,应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话语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理论);就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层面来说,应该建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社会科学为核心的中观话语体系;就具体社会问题来说(特别是热点与焦点问题),应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话语体系。宏观话语与中观话语自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重点,只有建构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才能更好地引领我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方面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事业;在国际上,可以抢得理论制高点,获得话语权,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国际影响力与吸引力。但微观话语也十分重要。微观话语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建构与否以及建构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和生活的评价与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可以左右社会舆论,关系到社会稳定。此外,在和平与发展年代,微观话语往往也随时可能成为国际舆论关注与争论的焦点。若处理不慎,可能导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被动结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