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中国的城镇化,开启了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向以工业和服务业国家过渡的进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程,更是人们全面发展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前的一百多年,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十多年,虽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一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中国农村的生态结构。五十年代的合作社和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的建立虽然从组织方式上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基本现状,但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依然如故是小农生产方式,仍然是解决不了温饱问题。
时至今日,无论是北上广等大城市,还是星罗棋布于全国各地的小城镇,社区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居住场所。接近一半的中国人已经告别了过去鸡鸣犬吠的村落式生活环境,开始了社区式新文化生活。
一、社区化对中国农民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城镇化已经普及到了边远的农村,原来的村落正逐步地被空心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在城镇中安家落户,即使是依然从事农业生产,也开始将生产和生活分离,打破了原来农村生产即生活,生活也是生产的生活方式。这是中国几千年小农生产、农业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现代社会幸福生活的必然要求。
在以往的农村,农民没有钱也可以生存,基本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都可以自给自足,所谓的钱,都是用于基本生活以外的开销。进入社区的一个最根本的改变就是生活离不开货币了。货币交换商品是等价交换,要遵循公平、平等、公开的原则。
另外一个改变,就是邻里关系,在农村基本上以家族为一个生活圈,由于家族共享的关系存在,每个家庭的财产概念并不很强烈。而在社区与原来农村的生活圈子就不一样了,而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形态和基于货币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对于财产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社区化对中国城市居民的影响
随着国家工业和房地产开发的推进,中国原来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从原来的工厂家属楼家属院家属区进入到了现在由房地产开发的综合社区,邻居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同事,而是没有任何生活交集交流的陌生人。他们可能来自别的单位,别的地方,甚至是国外,从事完全不同的工作,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背景,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随着城市城镇的扩大、房产价格的货币集合显现,货币收入在城市居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现。
三、社区的文化荒漠化和家庭自闭症
无论是城市,还是城镇,中国社区,其实国外的社区也一样,都面临着文化荒漠化的问题。所谓的社区文化荒漠化,就是社区不再有中国农村或者以前工厂家属区的熟人圈,现在的邻里都是陌生人,每家每户都是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即使在同一个楼同一个单元,甚至就是门对门,也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干什么的,友好一点的见面点一下头,更多的就是不认识。每个人的交往,大多局限于家庭成员亲戚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和其他社会关系。
家庭自闭症,这是现在社区的居民普遍存在的共同状态。他们在社区的绝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生活在一个小家庭所在的狭小的空间内,而生活圈也局限在几个家庭成员之间。社区对于他们来讲,仅仅就是一个过道,一个获得生活资料的场所,没有任何的精神可以被寄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