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闭症”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 缺乏社会安全感
由于和社区邻里不交往,彼此间形如陌路,缺乏信任,相对就缺乏安全感。现在家家户户的防盗门越来越厚就是一个例子。坐自己家楼里的电梯都胆战心惊,小心谨慎的。即使现在安装了很多摄像头,但人们的安全感还是没有增加。
2. 生活圈很小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的社会圈很小,大人只有同事、家人、几个朋友,孩子只有学校的同学老师和家人。而对自己生活的社区,周围的人就基本忽视,也不关心。长此以往,人将丧失很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能力。
3. 缺乏对社会的责任心
这种生活,让人们完全忽视了现实社会的存在。所谓的社会仅仅是物质供应的机器,如物业、商店、快递、银行、公交等等,认为只要有钱就能解决一切。
仔细观察一下,很多居民楼里,各家各户家里都很整洁漂亮,但楼道里、小区空地上都随地有垃圾。
4. 缺乏幸福感
人是感性动物,还是社会化动物,需要精神方面的交流。家人的圈子太小,家庭自闭症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精神上得不到满足,常常会让人觉得孤独无助。
“家庭自闭症”的危害还有很多,这种家庭自闭症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对于孩子,正在逐步地显现出来。对于未来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性都在产生着负面的影响。
四、女性社会功能的新定位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我们再也不敢提母亲回归家庭的事了,好像只要一提,就是歧视女性,殊不知几十年的男女同工同酬,让如今的妇女增加了多大的生活压力,让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了社会的难题,现在应该到了反思当下的妇女政策和家庭理念的时候了。
男和女,性别差别是实际存在,生孩子抚养孩子的事,是男人干不了或者干不好的事,这都是一般的常识,几十年了,我们的社会无视这个基本常识的存在,成为了今天的家庭和社会的不和谐诱因。
出生三个月或者半年后将孩子送托儿所,母亲去上班,是对母亲和孩子最好的安排吗?这种形式是战争年代和工业化初期不得已的社会安排,如今却让它常态化而不知纠正,还拿男女平等作为挡箭牌来掩耳盗铃。
相信每一个母亲在离开孩子上班时都有这种纠结,迫不得已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出来带孩子,或者请了保姆提心吊胆去上班,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家庭不便和矛盾,和家庭混乱、教育错位,难道就是应该是事情吗?
男女平等是指政治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而不是废除家庭分工,让女人都变成女汉子。
为了追求平等,实行经济上的AA制,实际上埋下了夫妻不和的诱因。夫妻成立家庭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家庭所承担的责任。而过于强调男女的平等和独立,就让这种合作和配合关系无法展示出来。
现在的高离婚率,和夫妻双方在家庭中不能定位很有关系。很多夫妻结婚后,双方都忙于工作,根本就没有过日子的感觉,如何让他们能维持家庭的正常?
创新观念,顺应自然,正确理解男女平等和男女家庭分工社会分工的关系,更好地发挥男女各自的性别优势,同时让每个家庭在社区里打开家门,建设文化社区,互助社区,共享社区,不仅在硬件设施上建设社区,更是在软件上增强社区的人文亲情感受,这是多赢和自然的要求。
母亲回归家庭,并不是完全地在家里当老妈子,其实现在城市的社区里,完全可以成立由妈妈团建立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社等。她们在一起交流育儿经验持家心得,相互帮助,不仅对家庭和孩子有利,还增加了邻里间的融洽、社区的凝聚力,妈妈们还可以建立社区的生活和人文服务平台,不仅服务于孩子,还可以满足照顾老人照顾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青壮年的妈妈们可比退休了老人们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素质和效率高多了。在这里妈妈们在满足家庭需求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母亲回归社区就可以产生出很多就业岗位。这本身也是解决当下社区社会难题的好方法。
通过提供相互的服务的商业机会,可以让每个家庭都能有所收入,也就可以减少女性在社区生活的心理压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