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钟夫:落实习总书记要求 做好“十三五”时期北京城市管理工作(4)

余钟夫:落实习总书记要求 做好“十三五”时期北京城市管理工作(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北京的发展,2014年2月他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点要求,不仅为北京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北京的城市管理提供了依据。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北京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对北京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就需要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有所作为。

根据这样的一个目标和三个层次的问题,我第一个想讲的就是针对宏观层面的问题,要从大处着眼。

从大处着眼。一个方面,要从区域共治的角度着眼。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提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个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我们首先对区域共治的必要性和历史由来要有一个了解,才能够比较好地把握它、推进它。

京津冀三地在历史上有共生互补的关系。按照顾颉刚先生的说法,从后燕、辽金的时候这个区域就形成了,在这个区域中北京与周边城市就有一种关系。那么真正形成一个区域共生关系是在元朝,元大都定址北京的时候,蒙古贵族巴图鲁曾对元世祖“说明”北京:“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主要着眼于这个城市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北京与周边形成一个合作共生的关系,到了清朝这种共生关系体现得尤为明显。清朝灭亡后,北京与周边的关系开始变化。到1949年以后,北京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路,成为了一个工业门类体系完整的大首都城市。改革开放之前,北京重化工业占到70%多,然后改革开放之后,北京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毕竟北京所在的这个区域整体的发展对北京今后的发展与生存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今天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历史、从未来的角度来看,我的理解是历史上的经济圈的现代重建。而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应当在首都圈,然后逐层往外扩展,不管从直接的协同半径,还是从实际上的最后推进的时序来讲,按照中心极化的理论,我觉得以后肯定都会看到这样的过程。

    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京津冀“畿辅圈”或者用现代语言讲的首都圈的现代重建,最后这个共治体系如何去构建,如何去完善,这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做好的文章,今天我们不是专门谈这个问题,这是另外一个专题。那么,回到共治的角度,从管理上讲,这是大区域的管理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些要求、一些设想,也有一些路径,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里面也有,四条路径还是清楚的,就是交通的协同、产业的协同、生态的协同、公共服务的协同。在这个里面,交通的协同,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推进的,因为交通本身就是国家控制的项目,而且项目的数量是有限,项目的边界和操作都非常清晰,在认证勘察之后的施工是比较规范的。在生态的协同方面,适合一些地方政府之间去商讨比较有利于区域生态保护的补偿政策或者对接、衔接。相比之下,产业的协同难度要更高一点,而且产业的协同更为根本。对于河北来讲,因为产业的协同涉及到千千万万个企业(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就是说涉及到千千万万个经济细胞,这些经济细胞的联合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也需要很多条件的。还有公共服务方面,我想前期可能通过行政手段做一些布局或者做一些安排,但最终公共服务要有所对接或者有所析出,其实涉及到两地真正的发展水平,它不是人为完全可以解决的,再加上北京本身的优质教育、医疗、科技等资源也还是缺乏的,所以公共服务的协同推进可能会稍微靠后一点。那么,关于区域的共治,这是从大处着眼的一个方面。

    第二个要求,疏解非首都功能。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很多,我们也有专题去讲,我这里想要强调的就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最需要找到的是一个合理和有效的路径,不能为了疏解而疏解。从具体路径上讲,我想最好能够做到要有论证,要有民主讨论,要有立法,能够理性推进。前提是要有科学论证,疏解非首都功能,不能延续以往我们的城市管理中的行政化的或者是运动式的或者是外科手术式的显得有些简单的方式。我想,当我们着手要去真的对北京这样的城市现状要做一些改进的时候,我们可以也应当用现代的先进的治理理念、方式、手段。这是第一句话,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主要是对接我们的宏观管理一些不力。

第二句话是中处着力。中处着力说的是处在中间的运行层次要法治化、服务化。我们的城市建设、环境卫生、交通水务、社会管理、城管执法,包括街道社区管理等,要按照现代治理的要求,特别是要真正从市民需要角度去进行管理,或者制定一些合理的治理方式、手段。过去,我们长久地习惯于引领式作主型的发展管理。当然这种引领跟作主,并不是管理部门异想天开,我们听取了一些群众的意见、看到了市民的一些诉求,或者我们把握到了未来潜在的苗头趋势,但它毕竟从根上讲是管理者主动地将管理行为施加于被管理者的行为逻辑。这些作主型的或者引领型的管理行为同时也要在法治的框架范围内。

第三句话是小处着手。小处着手就是解决微观管理不够精细、不够人性化的问题。我想要从日常做起。在说道精细化之前,我觉得宣传教育的化导非常重要,要利用好电视、微博、微信等手段,以服务于有效的有用的管理上去,这方面的空间非常大。我们讲精细化管理,其实从人的角度来讲就两个方面: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首先,精细化管理就是从观念上就要有一个精细的追求,有精益求精的作风。第二个有这样的追求和作风,本身就要对这个城市有一种责任感、有一种爱。精细的作风、良好的服务都来自于这样的思想基础。这是需要培养和教化的。因为北京是一个移民城市,而且是一个非常大气的开放包容的城市,全国各地人到北京对北京都有这样的印象和评价,这是它的好的一面。但是另外一面,在北京生活的人缺少一种乡土之情,故乡感越来越淡。有些人说这是中国的老家意识,那么这样的意识反映在现实当中是什么呢?一个城市的建设,尤其是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有一种爱在里面,如同经营一个家庭一样,发自内心,你才可能很精细地去改进每一个不好的地方。如同我一开始讲的北京大妞的例子,可能有些人会从北京大妞的“十五问”中中感受到了她的一些比较尖锐的提问,但是我的确从中读出了一个北京人、一个90后的对她的家乡的一种爱,有这种责任感她才能问出那么多问题。管理者虽然生活在北京、工作在北京,也是从四面八方来的,如果不把对城市的爱跟责任感培养起来,有些事情敷衍了事或者能将就就将就,要真正地这个城市当做一个家来管理才可以。

比如像杜家坎的改造,当然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几个层面看,这里我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谈它。杜家坎过去堵车很严重,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直在提意见。后来首发集团对杜家坎收费站进行了改造,把杜家坎之外的那段路拓宽,改造以后杜家坎出京方面外面的路很宽,很畅通,杜家坎现在有收费口二三十个。但是,杜家坎收费站在改造之后很快又出现了问题,原因在哪里?这个收费站一进来之后,经过卢沟桥那个桥以后,与五环出口的连接点立即就进入两个车道,就类似杭州湾的喇叭口,由一个很大的口突然到一个很小的口,这就容易造成堵车现象严重。虽然杜家坎出口到外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进城的堵车却愈演愈烈,所以现在也是几乎每天都堵得很厉害。更大的问题是,从杜家坎过了卢沟桥到西道口的地方,大致也就一公里,这一公里同时汇入到这条公路上有三个路口。往城里进的口本身就是小喇叭口,小喇叭口又不断要往里面汇车,所以堵车肯定就很严重。这就是精细化不够,研究的不够。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