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 徽

警 徽

摘要:盛松心里一直有个念头,他想把基层民警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告诉大家,警察的辛苦与不易。每天,盛松执行完任务,他就用手机拍摄民警执勤的素材,通宵达旦地制作视频;猴年春节前,盛松还组织所里民警拍视频给居民拜年,街里街坊还是第一次知道派出所里的警察这么多才多艺。“这也是给家人拜年,我们过年陪不了他们,他们看了视频也会觉得安慰。”盛松说。

盛松有一个微信群,42名成员全是警察。

这42个人是同班同学,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的时候,盛松是班长。

微信群是毕业时候建的,42名同学虽各奔东西,但还都在公安战线。盛松琢磨着,大家是同学,常联系,互相帮助。

一次视频聊天,同学们的警徽引起盛松的兴趣,一个创意逐渐成形——“晒晒警徽”,看看大家现在都怎么样了。

盛松的创意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没过几天,42枚警徽就齐了——北京、上海、福建、甘肃、广西……大家拍的警徽照片,还都配上了各地风貌:甘肃的戈壁,海南的椰树,辽宁的雪地……当年的年轻学生,如今都已各守一方平安。

盛松把警徽的照片按当年学号顺序拼接在一起,上传至微博,他还为每枚警徽配上“图片说明”——“当年考什么过什么的学霸”“思维灵敏,语速惊人”“胯下牦牛的汉子,留守古城的精英”……“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个省市、一块胸徽、一段经历、一份牵挂。”盛松在微博中写道。很快,这条微博火了。

“这不仅是青春的纪念,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42个人都能恪尽职守,为大家守护平安。”盛松说。

24岁的盛松是右安门派出所的一名年轻民警,热情、敬业。刚上班两年,这个身高一米八,脸上还冒青春痘的大男孩儿,已经收获了三面锦旗。

有一次,开阳里社区一位大妈把包落在早点摊,回去找也没找到,包里有家门钥匙和两千块钱,可把大妈急坏了。大妈找到派出所时,盛松刚值完夜班,他二话不说就奔了早点摊。摊主一口咬定没看见,盛松瞟了一眼隔壁饭店门上的摄像头,有了主意。调出录像一看,原来是摊主悄悄把包收了。大妈拿回了包,连连道谢。一夜没睡的盛松这才觉得困意袭来。

还有一次,盛松在永定门车站发现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身边没有家长,也说不清楚住址。盛松不放心,把她们带回派出所,安排她们吃饭。相互熟悉了,姐妹俩才说出实情,原来俩人是离家出走。盛松立刻联系了她们的家人。当晚,全家人驱车自河北赶来,接回姐妹俩,孩子的姥姥腿一弯,就要给盛松磕头。

说起这些,盛松总是匆匆带过,“好警察太多了,我和他们比根本不算什么。”

盛松刚跟着师傅执行打击黑摩的行动时,嚣张的摩的司机企图逃跑,一路逆行,横冲直撞。拦截时师傅的手臂被擦破了,盛松也被撞倒在地。“以后跟在我后面!”师傅边扶盛松,边命令道,盛松听着,觉得特幸福。

盛松心里一直有个念头,他想把基层民警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告诉大家,警察的辛苦与不易。每天,盛松执行完任务,他就用手机拍摄民警执勤的素材,通宵达旦地制作视频;猴年春节前,盛松还组织所里民警拍视频给居民拜年,街里街坊还是第一次知道派出所里的警察这么多才多艺。“这也是给家人拜年,我们过年陪不了他们,他们看了视频也会觉得安慰。”盛松说。

“我就是要当一个正能量的搬运工。”盛松说着,抬起手,摸了摸胸前的警徽。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