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争文:“互联网+教育”下的教育管理之道(2)

郑争文:“互联网+教育”下的教育管理之道(2)

对教育管理者提出挑战

既然“互联网+教育”是跨域的信息化的教育,那么,它必然对现有的教育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教育管理者要适应教育业态创新的步子,大力跟进对“互联网+教育”的研究,先行一步掌握它的属性和一般规律,构思和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监管体制和监管策略,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同时,教育管理者也要按照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大政策创新的步伐,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服务和支持。

教育管理者基本上可以分为对学生进行学业管理的教师和对师生进行体制化管理的行政人员,我们的讨论也分这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业管理的教师们侧重于提醒学习者不要陷入技术决定教育的误区,同时要提醒学习者在互联网空间中保持心灵的觉醒。实际上,在互联网上,汹涌而来的传媒资讯很容易消磨和销蚀人的创造力,铺天盖地的人云亦云的意见很有可能让大众处于近似于慵懒的“平均的散漫状态”之中,这样一来,学习者较易处在不太清醒的状态之中。此时,“互联网+教育”之中的教师们所面临的挑战就凸显出来了,他们必须让学习者保持适度的清醒,使后者在遮蔽状态或空茫状态中觉醒。在“互联网+教育”之中,不少资源唾手可得,但技术的便利并不必然导致心灵上的机敏。学习者必须要自己投入学习中,包括试图通过自学而成才,要有兴趣和志趣加入同道交往圈,加入研究团队一起成长。教师要提醒学习者保持心灵的觉醒,从生活中获得教益,在挫折中汲取教训,接受好的教导,变得越来越富有教养,找到属于自己的积极的兴趣,而找到高雅的兴趣也就等于找到最好的指导者。在这里,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包括将平均化的管理转向重点管理(如导向自律的管理),对教师管理学习者的模式进行转换,将其转为学习者管理自己或一部分学习者管理另一部分学习者的模式,等等。

另一方面,教育管理者群体之中还有极为重要的力量,即对师生进行体制化管理的行政人员。他们应该在新形势下坚持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的统一。但是,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主要还是希望学校“生产”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它对有用性的需求,于是促成了“职业导向”和“实用导向”,这样就导致了“教学游离”(教学从以科研为中心的机构中分离出去)和“科研游离”(科研活动从大学的教学单位和主要课程架构之中分离出去)。在管理上要坚持二者的统一,因为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科研管理都是为了人和人的教育,都是为了“管理育人”这个目标。坚持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的统一就是要注意科研管理为教学管理指出方向,教学管理为科研管理提供内在动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