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相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啥学、学什么、怎么学?(7)

黄相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啥学、学什么、怎么学?(7)

摘要: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合格,党的组织才坚强有力。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各行业、各地区、各系统,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深化了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一系列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和工作部署的认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党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那么,如何进一步把握习总书记讲话的精髓要义?如何将其精神实质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三)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

总书记在讲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提到,中国历史上有三位有名的改革家——商鞅、王安石、张居正。那么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和教训,甚至警示?——改革者难当。要做一个成功的改革者非常难,历史上的改革者成功的很少。

关于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我觉得要把握几点。第一点,态度非常明确。态度明确在什么地方?改革倒逼路。改革不是我要改,而是要我改,所有的改革,都是逼出来的。第二点,勇气要足。要有上山打虎的勇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开弓没有回头箭,要有这样的勇气。第三,路子要对。哪一个路子?叫做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要走这样的路子。第四,方法要科学。要统筹兼顾,要分清轻重缓急。

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成功的事情,是一个非常难做的事情。所以改革课题需要克服、需要破解。比如塔西佗陷阱,比如弗洛伊德之迷惑,比如吴哥窟难题。

什么是弗洛伊德之惑?弗洛伊德在研究心理病人时发现,身体上有病的人知道自己有病,愿意接受治疗,并且为了治好自己的病,愿意承受手术的痛苦;而思想上有病的人知道自己有病,也愿意接受治疗,但是一旦真正开始对他进行治疗时,由于发现或感受到治疗的过程过于痛苦,他会放弃治疗。那么大家想想,在改革上,会不会存在这种弗洛伊德之惑呢?许多人明知道改革非常有必要,但是一旦改革动到了自己的奶酪,由于过于疼痛而放弃改革、抵制改革的情况有没有呢?应该说有的。

什么是吴哥窟难题?缅甸有一个吴哥窟,吴哥窟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主要以石雕像这类文物为主。由于吴哥窟地处热带,藤本植物非常发达。生长茂盛的藤本植物把石雕像紧紧地勒起来了,日久天长就勒出了裂痕,所以就需要文物专家过来修复。文物专家来修复时就发现了一个难题,要修复石像,就必须把藤本植物去掉,可一旦去掉了藤本植物,这些石雕像就会成为一堆碎石。也就是说,文物学家现在面临这样一个吴哥窟难题,曾经伤害、束缚石像的东西,现在却变成了维系它的东西。这就好比改革。改革中可能牵扯到一些既得利益者,改革中触及到的利益绑架、利益捆绑就好比藤本植物与石像,是一个“吴哥窟难题”。那么要真正改革,就要破除“吴哥窟难题”。所以中国的改革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就要逐一破解这些改革难题。

(四)习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的观点

我们要理解在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也就是总书记讲的,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既然新常态必然会催生新经济,所以我们新常态要有新作为。哪些新作为?比如挤毛巾挤干净水分,把前期的政策充分地消化掉。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市场化,进一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球化,通过“一带一路”这样的政策,让中国的资源和世界的资源,形成一个全球化的有效配置;良性化,通过一种健康的不带血的、绿色的GDP,而不是那种带血的、高污染的GDP。通过这些方式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奇迹的取得,实际上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分析,一个是低工资,一个是高积累。但是,这种低工资+高积累的方式,面临一些调整。比如,低工资耗竭了我们劳动力再生产和发展潜能,从而导致持续性的劳动生产力提高难以保证。另外一个方面,高积累降低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能,从而使得社会出现了众多的浪费现象。所以,如果想再度延续中国的经济奇迹,必须以市场化为趋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另外一个,以平等化为趋向,提高再分配能力,那就是公正的。所以,新常态应该是一个更加强调公正、更加强调发展的状态。在一定意义上,新常态要求我们必然要有新作为。新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新作为,做法还是过去的老一套,那就必然会带来很多其他的负面后果。

(五)习总书记关于政治建设的观点

关于政治建设的观点,我认为要把握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底线思维。什么叫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对于什么该改、什么不该改,一定要有底线。我们的改革是有底线的,不能什么都可以改。什么是底线?党的领导是底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底线,一定要守住底线。

第二个关键词,战略定力。什么叫战略定力?就是哪些该改、哪些不该改,我们要心中有数。该改的要坚决改,不该改的要坚决守住,不能因为别人喜欢什么,我们就改什么,就往哪个方面改;不能因为别人指责什么,我们就把这些方面改掉。我们的政治改革,不能取决于别人的评价和喜好。

第三,改革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什么是颠覆性错误?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颠覆性错误。所以我们不能走老路、走邪路,我们要走出一条新路。什么新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那么,这条路要怎么走?现在关于民主问题,议论得比较厉害。民主是什么?大家有时候还摸不清楚,社会上关于民主的争论也比较多。那么我认为,从西方引来的民主理论来看,我觉得可以把民主分为四重镜像。哪四重镜像?——理想中的民主、设计中的民主、运行中的民主、移植中的民主。

什么叫理想中的民主?理想中的民主就是存在于西方政治学、哲学典籍里的那些对民主的描述、想象和论证。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到孟德斯鸠等人,他们所想象和论证的民主,可以称为理想中的民主。

第二,理想中的民主不能够直接运用到现实中,要想运用到现实,必须经过政治设计,那么政治设计就产生了设计中的民主,比如三权分立,比如分权制衡,比如政党制度,议会制度等这些方面的制度,这叫设计中的民主,设计、设想中的民主制度。

第三,光有设计还不够,还要与具体的国家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运行中的民主。比如在运行中,美国的总统制就跟英国的首相选举制、议会制完全不一样,和法国的半总统制、德国的联邦制等又不一样,所以这是运行中的民主

第四,运行中的民主要搬到其他国家去,就会产生移植中的民主。比如美国式民主搬到菲律宾,搬到伊拉克,会是什么状态?搬到阿富汗又是什么状态?所以我认为,民主可以分为四重镜像。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田甜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