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警察"耿琦(3)

摘要:成都市郫县公安局的宣传民警耿琦,是成都市“百姓故事会十大故事王”之一,也是成都市“群众最喜爱的普法员”之一,被市民亲切地称为“说书警察”。他自己创作编排的《天下无贼》《毒品的危害》等诙谐幽默的段子,在社区里、荧幕上、电波中,用“散打评书”这样独特的方式把法律知识、法治意识传递给大家。他说,作为一名民警,磨磨嘴皮子便能为人们分解化忧,自娱中给百姓传讲法律知识,是分内之事。2015年12月,耿琦荣登“中国好人榜”。

3.拍微电影讲警察故事 不断摸索百姓喜爱形式

2013年,耿琦找到几个老同学自筹资金拍了一部警察题材微电影《我是警察》,他既是策划,也是编剧和主演。微电影的整个拍摄制作耗时一年,耿琦都是利用轮班休息时间完成拍摄。在拍摄期间,耿琦印象最深的是一场打戏。“主要是演绎一场从罪犯手里解救被绑人质的戏。而我演绎的民警角色要被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拳打脚踢,为了演得逼真,我都是让对方真打。从晚上12点开始拍夜戏,一直到凌晨5点。”后来,微电影一问世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平安成都”微博正式发布后,全国各地的公安微博相继转发。2014年1月,该电影代表成都市公安局参加全国法治微电影大赛获得了优秀奖。而耿琦也获得了成都微电影扶持计划金沙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奖。

群众们聚精会神地听耿琦的评书。图片来源:成都文明网

除了《我是警察》,耿琦还担任过《脚尖上的交警》、《谢静和他的F4》等多部普法微电影的台词创作和现场动作指导。2016年,耿琦打算再拍一部叫做《寻枪》的普法微电影,此外再联络几位川剧大师,看能不能把传统川剧折子戏与警察元素结合起来。耿琦说:“不断摸索创新,用老百姓喜爱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这是我不变的追求。”

耿琦在社区里、荧幕上、电波中,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把法律知识、法治意识传递给大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警察故事真诚讲述公安工作的酸甜苦辣,而耿琦自己的故事,也被成都市委宣传部列为2014年成都十大法治故事。他说:“作为一名民警,磨磨嘴皮子便能为人们分解化忧,自娱中给百姓传讲法律知识,这是我的分内之事。百姓安,咱们民警才能息,无论我身在何地,都要义不容辞地为百姓排忧解难,传递法治的力量。”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