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提高质量需要持续发力(2)

高等教育:提高质量需要持续发力(2)

提高教育质量要注重建设质量文化。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很多,但是质量文化对其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根本,也更为广泛和久远。质量文化是全校师生对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共同追求,体现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在课程建设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学校制度上,体现在校风学风上。质量文化建设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重点在课堂。试想,一个连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都搞不好的学校,怎么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质量文化可以将教师、学生、管理者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良好的质量文化也可以使用人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形成共识,最终成为一种促进质量提升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质量文化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需要长期积淀,渐成风尚;质量文化也不是靠钱堆出来的,需要崇高的价值引领和责任担当。

提高教育质量要拓展国际视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个外交工作理念,而且也应是教育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理念。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中说:“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我们应当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在全球视野下,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成功已经不能只由各国自己确定的标准说了算,还要看该国教育质量在全世界教育体系中的表现。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经济水平、社会制度的不同,各国的教育会在一些方面不具可比性,但在教育质量的许多方面还是可以比较的。因此,教育评价指标的确立至关重要。我们要拓展国际视野,在加强与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中,稳步推进在可比性指标上的国际实质等效标准,促使我们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既有中国特色、又具世界水平。

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由大向强的新起点上,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是坚持育人为本、提高质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