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审计基础数据库建设
1、加快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建设。收集整理被审计对象基础资料,包括单位机构人员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营管理状况、历年审计情况等,分类存储,系统连接,对接OA,连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具备录入、导入、导出、修改、删除、调整、统计、打印等功能,为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健全管理发挥作用。
2、加快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建设。收集国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收集地方颁布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收集中央、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规范性文件,分类录入、分级存储,构成审计政策法规数据库,对接OA、AO系统,在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供定性、处理方面的依据。
3、加快审计案例库建设。收集各地审计机关的典型审计案例,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金融审计、外资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农业资源环境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等方面的典型审计案例,将其分类录入,构成审计案例库,为开展审计提供借鉴。
4、加快审计事项库建设。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参照历年的审计资料,收集整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事项,构成审计事项库,对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指导作用。
5、加快审计问题库建设。收集整理自身历年各类审计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借鉴其他审计机关所发现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分类构成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问题库;在开展数字化审计过程中,以审计问题库为导向,借助信息化技术搜索疑点,发现问题,提升审计效率。
6、加快审计流程模版库建设。制订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金融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审计实施方案模版、审计操作规程模版、审计报告模版,制订审计通知书、审计移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法定文书模版,制订审计信息化分析模版、查询模版,分类构成审计流程模版库,为开展数字化审计提供服务。
7、加快审计软件库建设。采取上级开发、委托开发、自身开发等方式,加快编制审计办公软件、审计计划统计管理软件、审计档案管理软件、审计现场管理软件、审计查询软件、审计数据转换软件、审计数据分析软件、审计质量监控软件,分类构成审计软件库,为开展数字化审计发挥辅助作用。
8、加快与审计相关的部门单位数据库建设。采取与财政、税务、人社、卫生医疗等部门单位联网,或对预算单位定期采集数据等形式,建立相关部门单位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其他资料等方面的数据库;在开展数字化审计过程中,将被审计单位数据与其他部门单位关连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发现疑点线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