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玉玲: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文明构想

车玉玲: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文明构想

马克思把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一切社会形态,都称为“史前史”,是经济社会演变的几个阶段,而在这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属人的历史,即经济形态终结之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共产主义社会。

从宏观的历史视野出发,我们从不否认启蒙运动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然而,我们不得不承受启蒙运动演化出的技术泛化与虚无主义并行、享乐主义与消费至上同在,尤其是环境恶化及道德衰败等负面价值观念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在此背景下,思想界有这样一种声音,即要用一种新的文明来取代一直占据主流的启蒙理性。那么,启蒙运动之后的人类文明将向何处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此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构想——应建构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文明类型,进而能够克服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并避免资源的浩劫、环境的恶化与人的精神危机。

马克思提出的新文明特征

那么,新文明会以何种样态出现?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马克思已经阐释了这个问题。马克思把社会形态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经济终结之后的更高层次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他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也就是说,马克思把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一切社会形态,都称为“史前史”,是经济社会演变的几个阶段,而在这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属人的历史,即经济形态终结之后,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共产主义社会。显然,马克思已经明确了新文明的根本特征,即不以经济为中心,而是以人为本、有别于资本主宰的新的社会形态。

在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者们,虽然在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上存在差异,但都予以继承和发扬。他们明确指出,如果继续沿着以资本和财富积累为核心的消费社会的文明形式走下去,人类将面临不可避免的灾难,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构一个能够替代经济社会的新的文明体系。概括而言,新文明要具备如下的特质: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只有从根本上扬弃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产方式,建构生态社会主义,实现人、自然、技术与文化这四个要素的有机和谐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消费社会的痼疾;二要超越民族国家限制的 “共在性”,今天“共存互依”已成为全球行为的前提,而在“地球村”范围内行事需以全球的共同利益为行为准则;三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诗意地栖居。

网络时代呼唤新文明形态

当前社会发展的经济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在一些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这是催生新文明形态的现实力量。

20世纪末,“网络”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以网络、信息、金融、服务等“非物质性因素”为主要依托的新的经济类型出现了,比如,网络金融、现代物流等,有学者称这样的行业为“空间经济”,并认为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形态。该经济形态不仅超越了传统生产要素的限制,而且超越了局域性地理限制,甚至具有了支配传统生产方式的力量。“设计与技术密集”是空间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依赖于网络社会的崛起,更多地聚集于信息与通信发达的地方。即便在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由于“时空压缩”的出现,也具有了超越地域限制的全球经济特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