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甲午战争的缘起、过程及启示(9)

摘要: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可以说,甲午之殇是制度之殇、战略之殇、战术之殇,也是文化之殇。今天的中华民族早已站了起来,但我们是否具备足够的忧患意识及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考虑,这些都是值得同志们深思和讨论。让我们勿忘国耻!勿忘军耻!兴我中华!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政府内部此时还有一种不愿就此停战的力量,他们不相信中国会输给日本,因而中国在战与和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张荫桓、邵友濂竟然走走停停,直至1895年1月31日方才抵达日本广岛。2月1日,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与张荫桓、邵友濂开谈,然而因为张、邵两人的全权委任状在日方看来不合那时国际通行规制,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对他们俩是接见了几次,但是发现没法跟他们谈,认为他俩授权不完整,不能做决策,这就害得张荫桓和邵友濂在日本耽搁了几天,最后仍然没办法谈。伊藤博文提出,如果清国想谈的话,需要派一个有决策权的人,如果你们派一个有决策权的人谈判,我们去中国也成。朝廷在这时候很快就醒悟了,知道日本要价肯定不得了,要中国派去最得力的人。

这样日本很快就发表关于善后问题的声明,并通过美国公使传递给中国,这其中包括朝鲜的独立、战争赔款、割地、扩大开放等问题。中国方面接到这个安排之后,马上连续开会,协同各国公使,讨论这几个问题,准备应对方案。准备好了之后李鸿章就带着这么多底牌到日本马关去了。

1895年3月20日第一次谈判交换证书。马关谈判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前后只举行五次正式谈判。第一次谈判交换证书,李鸿章提出要验证书,验完证书李鸿章说:我今天有一个提议,希望日本接受立即停战的请求,中国郑重地提出停战,不停战没法谈。伊藤博文没想到谈判开始就要谈停战?他认为这个事要回去研究,下次谈判再谈。伊藤博文他们研究了一晚上。第二天,也就是第二次谈判,伊藤博文上来就说:“停战可以,但是必须有附加条件,要把天津、山海关和大沽三处交给日本军队来管。”李鸿章一听就火了,讲道:“我刚刚辞掉直隶总督,你要这三个地方都是直隶的地界,这样让我一点面子都没了。”两人大概争执了很长时间,最后日本方面讲:“因为是你要求停战,如果没有抵押我就没办法答应你,如果你整军完成之后再打,我们有什么办法?”日本的要价李鸿章也不敢答应,说要请示北京。另外告诉伊藤说,“可能要缓两天,因为北京要分析。”这个建议到北京来之后,朝廷再去和外交官及各国公使商量,最后各国公使建议中国放弃停战请求,边打边谈吧,将这三个地方抵押给日本确实不利。朝廷也觉得这个事情可能不能这样谈,23日就给李鸿章发了一个指示,讲不要谈停战了,直接谈讲和,让日本尽快把报价拿出来。等到24日下午的第三次谈判,就谈的这个主题,日本报什么价,李鸿章把这消息一说,伊藤博文说那就等到下一次,今天可能做不到。很显然,在日本人的预测中,中国不会轻易放弃停战谈判的要求。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培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