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国的科技人员并不缺乏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的能力。新中国早期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层子模型的提出以及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上世纪70年代王选对汉字的数学描述方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印刷业的革命,近年来我国在量子通讯、中微子新振荡态的精确测定、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以及最近嫦娥三号登月等,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大力加强基础研究,使我们更快地实现由一个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
(科研人员在进行量子通讯实验)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与认识,日新月异地向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不断暴露出新的深层次矛盾,孕育着新的科学革命。现有信息科技与信息处理量爆炸性增长的矛盾,强力推动着微电子技术快速向纳米、分子以至更深的物质层次推进。未来信息器件在尺度、形态、功能等方面都酝酿着质的飞跃。生命科学正成为酝酿科学突破的又一中心。认识高度复杂的生命系统,迫切需要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实现方法论的突破。
2.新一轮基础科学革命涌动的先兆与机遇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最先进的宇宙观测发现,人类所认识的物质世界仅占宇宙整体构成的约4%,还有96%的成分是人类还不清楚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物质科学大厦上空的一团“乌云”。种种现象预示着新的科学革命正在孕育之中。虽然以现有的知识还难以准确判断新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哪个领域、哪个时间以及在哪个地方首先发生,但人们已深切地感受到新一轮科学革命的涌动。
面对未来的科学革命,大家都处于探索阶段,谁抓住了机遇,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有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谁就掌握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先机。
我国曾丧失上世纪科学革命的机遇,有过沉重的深刻教训。在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必争的重要阵地。我们务必要把握好机遇,有所作为,从源头上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从根本上摆脱来自发达国家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巨大压力,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战略抉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