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儿在春秋时期就有,比如,齐桓公为了表示对管仲的礼仪,就尊称管仲为仲父,大家都知道那是个政治名分,可是用在了秦始皇的这封信上,君何亲于秦,这对吕不韦来说那是晴天霹雳,吕不韦一想,这个孩子太厉害了,斗不过他,服毒自杀。这是秦始皇刚亲政干了两件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了嫪毐叛乱,又以一个巧妙的手段把吕不韦至于死地。要说高明的政治家都是这么干事的。
关于吕不韦的评价,我的观点叫其人其事可议,其功不可没,其书其学不可废。吕不韦这个人的是非功过,可以见仁见智,但是他的功劳是不可被埋没。
下面讲李斯。首先来看一下李斯的人格,李斯人格与性格的一个传神的记载,见于《史记》的李斯列传。讲到李斯,他是楚国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郡里面做小官,他管理的是和粮仓事务有关。他看到了一个现象,老鼠的现象,应该说天下的人见老鼠的多了,只有李斯通过对老鼠处于不同环境的观测,得出一个人生的感悟,就是仓中鼠和厕中鼠的感悟。
李斯的老师是战国后期的卿学大师荀匡。在学习完帝王之术后,他向自己的老师告别,说我不准备在我的祖国楚国当官了,我要到秦国去。老师就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这个形势,天下诸侯渐变,只有秦国国事强大,它最有可能灭掉其他国家,这是布衣百姓施展本事的时候,只有到秦国去,才能施展本事。他还有一句话叫“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就是李斯的人生观。
所以他后来也就按照这套性格来做事,这一生都是为了向上爬,为了向上爬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把阻碍自己的人迫害致死,比如,他的老同学韩非。为了自己能爬上去或者保住官位利禄可以说许多违心的话,当然最后他也为此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么对李斯这样的人该怎么来评价?说他有能力,他是真有能力,政治能力非常强。他到了秦国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谏逐客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