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国教育从大到强的关键点(2)

现代化:中国教育从大到强的关键点(2)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由低到高的连续性进程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既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坐失良机。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由低到高的连续性进程。实施步骤分为基本现代化(2020年,实现全普及有质量的公平教育,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OECD国家低端水平)、整体现代化(2030年,实现高质量的公平教育,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OECD国家中端水平)、全面现代化(2050年,实现高质量、多样化的公平教育,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OECD国家高端水平)。

“十三五”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着重教育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基本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带有尚不发达不平衡不协调不完善的不足,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补新老短板,丰富学校特色课程体系,转变育人模式,满足“上好学”,重在“育好人”。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创新育人模式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创新育人模式,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一是探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德育工作方式,走入社会大课堂,推动学校与家庭、社会结合,学段衔接,学科统筹,活动相连,实现知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创新教学形态,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丰富选修课,深化探究性教学,加强实训实习实践教学,创建学习共同体,开展研究性学习,支持在线学习,推动深度学习;推动体教结合、艺教结合,全员参与、人人享受、普及为主、竞技为辅,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广泛利用信息技术,着重培养健身审美素养和运动、艺术基本技能。二是形成支撑创新创业的多样化办学体制。形成校企合作、校际合作、部门合作、官民合作、中外合作的多元办学格局,增强适应性,丰富选择性。三是拓宽人人成才的立交桥。从学校教育单行道扩展到上下衔接、左右贯通的教育“立交桥”,逐步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推进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开展“两个一流”建设,突出质量和贡献,推动一省一重点校,一流专业全国化,水平国际化,管理动态化;产教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一体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行无差别的教育公共服务;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扶持老少边穷岛教育;发展优质民办教育,增加可选择性;发展普惠制幼儿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继续教育,开发老年教育。四是健全开放和包容的教育治理体系。逐步从集约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体系进步到扁平化、网格化、全时空、众筹化的教育服务体系。健全教育标准体系,突出教育质量标准;完善现代学校制度,社会参与,家校合作;推行弹性学制,实施学分制管理,鼓励走班教学;加强督导评估,突出专业督学,聘任家长督学,推动第三方评估;开放办学,公开信息,支持媒体监督。五是上下结合,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发达地区有任务,中等地区有动力,后进地区有压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