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前: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4)

高志前: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4)

摘要: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高志前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从深刻认识我国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全面把握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与重大任务两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从“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规划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对“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规划指标的完成情况,科技部也做了一次调查。具体来说,十项指标任务中有7项指标已完成或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3%,超过了规划目标(55%);国家创新指数世界排名由“十二五”初期的第21位提升到第18位,实现了规划目标。R&D占GDP比例也达到2.1%,接近规划目标(2.2%)。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应当说是难能可贵,令人振奋的。

总体来说,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特别是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一一列举了我国近些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这些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技术成果。

当然,还有一些是基础科学上的突破。比如我们在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基础研究的突破是很难的,特别在现代大科学领域,需要长期积累,多学科配合,需要国家持续的投入,有一些还需要大科学装置的支持。重大工程的技术进展也是一样,涉及的工程领域更是非常广泛。无论是通讯领域、航空航天领域、海洋领域,都是这样。当然,正是由于中国从建国以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整的科研体系,并且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才为我们取得一批重大的进入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奠定了基础。谈到这些科技成果,并不是为了总结“十二五”在科技创新上的成就,而是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不仅已经有能力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而且有可能在未来30年通过努力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只有我们自己这样认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2014)》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创新指数得分46.57(美国60.09),居世界第29位。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相关报告显示中国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为20多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创新指数已经进入世界前20位。所以中国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只有我们自己看到了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获得了全世界的承认,包括路易汤森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在发布的相关报告中也都认为中国的创新能力有大幅度提升,而且具备全球创新领导者的潜力。

五是科技发展新阶段的两个重要判断。目前,中国的科技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给出了两个重要的判断。第一个重要的判断是:“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这也是今后30年我们在创新上的一个目标。当然,这个发展阶段也要求我们在战略部署、发展思路、资源配置、体制改革上,都要按照这样的方向去发展。第二个重要判断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两个重要的判断,前一个是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从量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的提升;后一个是讲跨越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从“占有一席之地”到跨越发展。跨越了什么?实际上是向世界科技强国发展跨越的关键时期。这两个重要的判断既是对30多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成果的重要肯定,也是对建国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出的巨大贡献的重要肯定。这两个判断也是制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思想。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中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条件。那么,我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和建设现代化目标、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科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科技界责任重大,使命重大。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