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前: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7)

高志前: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7)

摘要: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高志前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从深刻认识我国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和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全面把握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与重大任务两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关于体制改革,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这部分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第一个需要关注的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这里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我们都比较熟悉,近些年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政策链却较少提到。政策链有多层涵义,从中央到地方,每个部门、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政策,过去我们也提到政策配套,政策部门和地方以及中央和地方要协调。现在提到政策链,一方面,政策链要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政策都能够互相协同,互相配合实施。另一方面,政策要和创新、产业发展协调。比如,我们有些政策与产业发展、与企业创新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往往有些政策、标准发布后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因此,更要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推动政策协同。这里把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把政策链作为一个创新资源,现在不是“三链组合”了,而是“四链组合”,即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

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是成果评价体系。在成果中要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过去我们并没有把文化价值作为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文化越来越成为创新的根本性驱动力,可以说创新越深入,文化的影响就越大。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的创新氛围问题,实质上是创新文化问题。因此,今后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竞争问题,而且也是科技创新支撑着文化竞争问题。所以要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文化价值,发挥创新文化对科技本身发展的影响。

关于企业创新主体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企业如何成为创新主体以及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标准是什么?这是近些年一直在争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这为我们下一步推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些年,社会各界对科技经费管理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科技管理部门也制定了一些改革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一个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过去为了把经费管住,往往让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服从于严格的科技经费管理。那么,下一步的改革指导思想就要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中心来改革、制定科技管理制度。总体来说,经费是为创新服务的,是为人服务的,要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来推动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对科研院所和大学的改革,讲话中也给出了一些重要定论。近些年我国正在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改革,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定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这是对独立科研院所的要求。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也就是说,对大学的定位是进行人才的培养,重点开展自由探索技术,这和科研院所是有区别的。

对于区域创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我国实行自主创新战略,特别是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后,各地积极地推动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

近些年,我们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对不同国家的创新发展道路进行了分析。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相同,有的国家较大、有的国家较小,国家与国家之间发展的产业也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因素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模式。比如,美国是全面领先模式,德国是政府导向型创新模式,英国是依托传统面向未来模式,芬兰是重点突破模式,以色列是需求导向型模式,日本是从模仿到创新模式。各国创新都有自己的特色。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模式具体有五个方面: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将创新型国家按照创新分析指标、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会发现,虽然每个国家在排序、创新能力上有所不同,而且排名每年也会有变化,但是通过分析主要指标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使自己的创新排名不断提高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丹麦、芬兰、澳大利亚、冰岛等国,创新资源对他们创新能力的贡献比较突出;韩国、英国、比利时、爱尔兰这些国家知识创造对他们创新能力的贡献比较突出;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的企业创新的贡献最大;瑞士、日本、法国、挪威、奥地利、中国等国的创新绩效对他们的创新排名和创新指数的提升贡献最大;瑞典、新加坡、荷兰等国贡献最大的则是创新环境方面。当然,这些只是一段时间内的评价,各国在创新资源、创新重点和自身优势等方面也是会变化的。这些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一个国家现有的优势不等于未来的优势;一个国家在创新发展方面可以而且必须依托于自身现有优势,形成自己的创新模式。

我们刚才讲到了五大指标,统计分析表明,在40个主要国家中,有25个国家二级创新指标间差距都比较大。其中40%的国家二级创新指标间的最大差距在40个百分点以上。这一方面说明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创新重点和创新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多数国家在创新发展方面很难做到全面平衡。创新优势的不平衡发展可能正是各国创新发展的常态。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