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设立十三布政司的一些地区,卫所也是独立管辖的区域。由于在整个明朝边疆地区,没有设立省府州县,只有督司卫所,也就是说,研究明朝的边疆民族史就必须去研究明代的卫所制度,要不然就搞不清楚中央在地方的管理中的制度设计,以及管理理念是什么样的。
谈到新的视角与方法,是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里,主要介绍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比如,历史人类学、区域社会史,社会学、人类学,甚至包括民族学的方法去研究《明史•兵志》,去研究明代的卫所制度。第二是大量史料的使用,比如,民间书籍、家谱、碑刻,甚至包括田野调查的一些口述资料等,都可以用在明代的卫所制度和《明史•兵志》的研究之中。通过例子说明,《明史•兵志》看似记载的字数不多,但是如果把它相关的知识,把制度设置的背后,以及制度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的情况考虑进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它指出了我们认识、了解历史的一个切入点。
我们在读《明史•兵志》的时候,第一,要对《明史•兵志》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第二,我们看到的《明史•兵志》为什么只有1000多字的记载,但我们却可以写出几十万字有关于明代班军的历史事实呢?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明史•兵志》的史源的话,就会发现,《明史•兵志》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推敲的,它的背后会有一批文献来支撑。在这些参考的文献中,最多的就是实录了,占到了47.96%。我们今天读《明史•兵志》,让学生必备的就是明实录,现在明实录也有电子版了,可以检索。先去检索它,找到之后,再去读。还有一个文献是《明会典》,我现在说的是万历的《明会典》。第三个重要文献是《皇明兵制考》。第四个文献是傅维鳞的《明书》。这四部书是目前《明史•兵志》读书班主要用的四部材料。
这四部找到了,就可以看到了70%左右的《明史•兵志》的史料。换句话说,虽然《明史•兵志》只记载了四卷,但是它是建立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之上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