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明史》之《明史•兵志》的学习与研究(11)

摘要:《明史》是《二十四史》中颇为重要的一段历史,它是众多朝代史中记载相对完备的一段历史,为后世研究、学习明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文章独辟蹊径,通过对《明史•兵志》的讲解为我们从一个新鲜的角度讲解了明代的政治、军事等问题,让我们对明代的了解更加具体和深刻。

四、《明史•兵志》的研究实例

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看一下《明史•兵志》的一些研究情况。首先,看一下《明史•兵志》的卫所和班军。《明史》第90卷,《明史•兵志二》的卫所条,在开篇就讲到:“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说的是明朝设立卫所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是根据防御的重要程度和防御的对象来规划的。从明代卫所实际设置的情况来看,要害之地往往是一县设立一个所,或者是州县设立一个所,几个州县设立一个卫。那么几个州县就是由一个府来管的,大概就是所对应一个县,卫对应一个府。

但是具体情况还要看要害地,比如,内地的卫所就不是要害地,江西、河南是明朝两个最典型的内地,既不沿边,也不沿海,是两个典型的内地卫所,这两个地方设立的卫和所就比较少。除了设的少之外,往往那个地方的军队又会被借调到别的地方去从事活动。读《明史•兵志》总是给人一种印象,刚开始一读,很有道理,仔细去推敲,发现不准确,甚至错了。

《明史•兵志》的第二句话说,“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五千六百人是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所,一百一二个人为一个百户所,这是一个标准的建制。这句话有问题吗?没问题,叫大率,指的是大概是这个样子。

很多人写文章直接就说,我们这儿设立了三个卫,三个卫就三乘五千六,一万六千八百人,这么说也行,但是既然都已经研究到了某一个具体的卫和所了,还是要去查一查在不同的时期到底是有多少人。好,有一句话是“其取兵,有从征,有归附,有谪发”。研究这十二个字的学者很多,我知道至少有三部专著对这十二个字进行了好几万字的研究。台湾的学者叫于志嘉,她有一本书就是研究明代军户的。另外还有一个是社科院历史所的张金奎,他有一本书叫《明代军户研究》。还有一位叫梁志胜,他是研究卫所的,他的书叫《明代卫所武官世系研究》。这三部专著都是高水平的。他们三位学者研究了之后发现,明朝的军户确实主要是这样三种来源,但实际上更多。当你仔细去查每一个武官,每一个士兵,他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参军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情况是有很大不同的。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培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