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检察官"江德华

摘要:他是从秘境独龙江中走出来的检察官,沉默、话少,关于自己的事,你问一句他答一句,高度概括;提及案子,他会立即眉飞色舞,站起身给你演绎案发现场。在几十年的检察官生涯中,他办理的近700件审查批捕案件,件件“无错案、无超时、无违法违纪”。他就是“全国最美检察官”江德华。2015年11月,江德华荣登“中国好人榜”。

坚守大山深处30余载 从法律“门外汉”练成“办案能手”

他是从秘境独龙江中走出来的检察官,沉默、话少,关于自己的事,你问一句他答一句,高度概括;提及案子,他会立即眉飞色舞,站起身给你演绎案发现场。在几十年的检察官生涯中,他办理的近700件审查批捕案件,件件“无错案、无超时、无违法违纪”。他就是“全国最美检察官”江德华。2015年11月,江德华荣登“中国好人榜”。 

窄得容不下两脚并行的山路上,他背着药品、干粮和案卷,紧贴岩壁,一步一步向办案地前行……这是独龙族检察官江德华的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幅画面。 

30余年的检察工作生涯中,江德华凭着对检察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情,办理的近700件审查批捕案件,件件“无错案、无超时、无违法违纪”。在办案之余,精通独龙族、怒族、傈僳族和藏族四种少数民族语言的他,还承担翻译和法制宣传员的角色。

“全国最美检察官”江德华。图片来源:云南文明网

江德华(右)和同事在大雪天里进山办案。图片来源:云南文明网  

1.从“门外汉”到精通“多语”的检察官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聚居乡,这里虽然离县城不到100公里,但由于长年大雪封山,每年只有半年时间交通能通行。  

1964年11月,江德华出生在独龙江乡马库村。“由于家里很穷,长年吃不饱饭,上初中时我才第一次穿上鞋。16岁时我离家到怒江中学读高中,连续走了5天才走到学校。”江德华说,“这些难忘的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成为我工作中最大的动力。”  

1985年,时任独龙江乡马库村公所武装干事的江德华通过招考进入了贡山县检察院,成为了全国第一位独龙族检察官。他这一干,就是30余年,2013年10月,他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全国最美检察官”。

站在独龙江桥上的江德华。图片来源:云南文明网

初到检察院,江德华这个法律的“门外汉”就感到无形的压力。为把工作干好,一有时间,他就扎进书中汲取“营养”,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法律实务全书》《法律法规大全》《法律单行读本》等各类业务书籍。与此同时,工作中,他经常向同事请教,还将老同志们办的案子翻出来认真学习借鉴。  

贡山县境内居住着15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这给办案带来了挑战。“如果不懂民族语言,那无异于‘聋子串门’。”江德华从一开始就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工作中,他自学了怒族语、傈僳族语和藏语,成为当地不可多得的“多语”检察官。  

虽然起点不高,但凭着勤学好问、埋头苦干,江德华很快成为检察业务骨干。  

“在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如果不将法律和地域特色结合起来,工作就很难开展。”贡山县检察院检察长罗嘉堂介绍,“很多时候,本来是难以化解的复杂矛盾,但只要江德华出现,再复杂的矛盾很快就能化解。群众太信服他了。”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