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七一”讲话理论解读】郭建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和系列讲话 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7)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几句话让大家感同身受、印象深刻。他是这样讲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他提出的要求,有三句话: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工作者,要“立时代之潮头”,就是刚才讲的紧扣时代脉搏,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要“通古今之变化”,要了解历史、了解哲学、了解文化,要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底蕴,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要“发思想之先声”,就是理论创新,提出高水平的高质量的有世界影响的新概念、新判断、新范畴、新表述,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主义科学的话语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和所有哲学科学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我们要向这方面来努力。那么怎么努力呢?我觉得可能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第一,怎么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关系。我们简称为“中西马”。

习近平在“5·17”讲话中特别强调要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叫“中西马创新”,北大的张岱年最早提倡并一再强调“中西马”要综合创新,就是马克思、孔子、罗素三位一体,就是要“中西马”结合,打通这个资源。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文化意识、研究范式,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一般的交流对话,大家都支持;但是深度的融合做的还不够,主要原因是我们现代学科分类比较细,搞马克思主义的往往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不太了解,而搞中国哲学的对马克思主义又不大了解,搞西方文化的好像对中国哲学也不大了解,所以现在“中西马”融会贯通、综合创新的成果还比较少。单独的“马”,单独的“中”,单独的“西”,我们都可以拿出一批代表性成果。但是“中西马”融会贯通、综合创新的一流成果还不多见,这需要我们来继续努力。

第二,习近平同志的5·17讲话强调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要直面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问题。强调研究的学术性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现代的学术研究存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把这个现象概括为四句话:选题边缘化、话语西方化、研究经验化、内容小众化。什么意思呢?现在有的文章过分咬文嚼字,成为了文字游戏;有的文章随意生造概念,让人不知所云,文章写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就是一种自我放逐或者是自我的边缘化。大家都知道,马克思主义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实践的,要与时代同进步,要回答人民群众的关切,要直面中国的问题。有的学术论文的讨论,大概在极小的圈子里进行。我说,讨论得再热烈,大概也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实践需要相去甚远。这就是我们讲的要直面中国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回答社会的重大现实关注。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报告部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