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孟繁信(2)

摘要:他曾不辞辛苦,深入教学实践,与学生共同成长,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生学习成长的教学之路。即使遭遇车祸受伤,他依然坚守工作岗位;他精心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坚持“立德树人”,将特色教学纳入课程教育体系,打造出儒雅贤良的校园文化;他开设传统文化大讲堂,带领村民追寻“家规家风家训”。40年来,他扎根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修身正己用心为师,引传统文化源泉润泽师生心灵。2015年11月,孟繁信荣登“中国好人榜”。

2.立德树人 让学生“崇德悟道做人” 

长期工作在基层学校,孟繁信深知“立德树人”责任的重大。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怎样“办当地百姓满意的教育”?这是他始终在思考的问题。经过思考和调研,他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存在道德失范现象,原因其实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位和优良精神传承的缺失造成的。

孟繁信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充满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大智慧。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传承。”在征求听取师生的建议后,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孟繁信用七年时间打造出“一场(孔子文化广场)、两廊(孝道长廊和民族团结廊)、三亭(行健亭、明德亭、势坤亭)、十厅(仁、义、礼、智、信、善、节、勤、正、和十个儒学展厅)”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能够时时闻圣训,处处见箴言。

2013年9月28日,孟繁信在学校祭孔活动中宣读祭文。图片来源:北京通州文明网

在孟繁信的倡议下,于家务中学还创编了《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做人教育》教育教材,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崇德悟道做人”校本课程,举办了每年一届的“传美德、诵经典、润心灵”校园艺术节;在学校的语文课上,他引导师生读、诵、讲《论语》,在音乐课上。他倡导师生学习民族乐器、学唱《孝亲敬老歌》……在于家务中学,学生们在日日浸染中,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民族精神更映刻于心。

“讲究孝道,首先要爱与自己血缘相通的人,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集体、爱社会。为父母讲一个孝道故事、为家人端一杯浓浓热茶……孝心不分大小,行孝贵在坚持。”孟繁信常常这样教导学生。

垡村一位家长曾写信给孟繁信表示感谢,她说,自己的孩子过去连扫帚倒了都不扶一下,现在在家里竟然抢着洗碗;以前孩子总嫌弃爷爷奶奶罗嗦,现在不但笑着听从他们的教导,还给爷爷讲故事,为奶奶洗头、梳头。在学校开展行孝活动后,孩子第一次为爸爸洗脚,从不落泪的孩子父亲一直眼含泪花。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