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孟繁信

摘要:他曾不辞辛苦,深入教学实践,与学生共同成长,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生学习成长的教学之路。即使遭遇车祸受伤,他依然坚守工作岗位;他精心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坚持“立德树人”,将特色教学纳入课程教育体系,打造出儒雅贤良的校园文化;他开设传统文化大讲堂,带领村民追寻“家规家风家训”。40年来,他扎根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修身正己用心为师,引传统文化源泉润泽师生心灵。2015年11月,孟繁信荣登“中国好人榜”。

扎根农村教育40载 用传统文化润泽一方

他曾不辞辛苦,深入教学实践,与学生共同成长,探索出一条适应学生学习成长的教学之路。即使遭遇车祸受伤,他依然坚守工作岗位;他精心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坚持“立德树人”,将特色教学纳入课程教育体系,打造出儒雅贤良的校园文化;他开设传统文化大讲堂,带领村民追寻“家规家风家训”。40年来,他扎根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修身正己用心为师,引传统文化源泉润泽师生心灵。2015年11月,孟繁信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群众一提起于家务中学这七年取得的成绩,没有一个人不点头称道。学生家长们认可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中考成绩的连年攀升,于家务中学从“中考严重失利,师生大量流失”的薄弱校,成为了连续三年获区教委表彰的“毕业班工作优秀校”,更是因为在这所中学里,教师爱生乐教,学生仁孝善学。传统文化在这里继承发扬,圣贤思想在这里得到实践,而这一切,都源于校长孟繁信多年的辛苦付出,他扎根农村教育40载,无怨无悔,他不仅用独特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还用传统文化慢慢熏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

1.严以律己 带头树立勤勉奉献的校风

1976年1月,孟繁信从原通县小务中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初中部和高中部的物理教学工作。从没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更缺乏系统专业知识的他,与学生相约共同成长。晚上自学,白天讲授,在实践中探索,且教且学,且行且思,经过不懈努力,孟繁信走出了一条适应学生学习进步的物理教学之路。

1995年,孟繁信调入柴厂屯中学,开始从事行政工作。虽然不在教学一线,但他仍坚持深入课堂听课,走进师生家庭了解情况,利用寒暑假开展筹划校园建设、教师培训等活动。他常说:“我一天不进校园,感觉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他每天都是很早就来到学校,加班到很晚才会离校,即使生病,也从不离开岗位。

孟繁信在国学讲座上讲课。图片来源:北京通州文明网

1996年10月的一个早晨,孟繁信骑着摩托车去柴厂屯中学上班,迎面开过来一辆机动车,速度很快,为了避开机动车,他尽力右拐车头,结果,由于太靠路边,一不留神,他连人带车一起摔进路边的沟里。忍着钻心的疼痛,他费力将车从沟里推了上来,被摔得迷迷糊糊的孟繁信尝试了一下摩托车还能打着火,便骑上摩托车又向学校驶去。当他赶到学校时,已经迟到。老师们看到他下嘴唇流着鲜血,头上也有伤口,都围上去询问情况,当得知孟繁信发生车祸摔伤,还依然坚持来校时,大家都劝他说:“都这样了,为什么不去医院?快去吧!”而他却不以为然,拿起听课笔记,就走向了教室。

在他受伤的前一天,学校刚刚开会制定了员工出勤制度,身为学校的部门主任,他深知必须以身作则,才能示范学校师生。当月月底,孟繁信坚持按照制度扣除自己因伤迟到的考勤费。也许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很傻,但孟繁信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四十年如一日,践行着自己“勤勉奉献”的座右铭,也感染、带动着每一名师生。一位老师说:“孟校长用勤勉的作风和赤诚的精神,带动了我们的工作热情。”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