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扎实履行职责,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认真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扎实开展“理论武装、舆论宣传、文化发展、文明建设、四在农家、‘四创’”等六项工作重点,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撑和文化条件。
(一)创新形式,强化学习,认真抓好理论武装
围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重要会议精神等内容,采取中心组带头集中学、征订读本自主学、组织考试督促学、理论宣讲指导学、理论研究深入学、联系实际重点学等形式,强化学习,组织征订《理论与当代》、《马克思哲学十讲》、《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年政治理论学习读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共40000余册,21000多名干部通过政治理论考试,确保理论武装全覆盖。
(二)坚持导向,强化引领,认真抓好舆论宣传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一是对内宣传氛围浓烈,新闻宣传做到基调鲜明,重点突出,氛围浓烈。二是对外宣传亮点频现。围绕中心,挖掘亮点,形成报纸、电视、网络、手机多面发声,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形象推介与舆论引导齐头并进的大外宣格局。在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专题宣传报道达500余条(篇),30余万字;《村官不惜力 岩博不认穷》、《群山中的传奇》等专题在中央电视台等20余家主流媒体播出,电视专题片《世界古银杏之乡》获第七界中国旅游电视周景区景点宣传片一等奖;**获“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型示范县”、“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旅游业最美中国榜”等荣誉称号,“世界古银杏之乡—金彩**”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三是网络宣传良性互动。高度重视网民合理诉求,将网络舆情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意见建议的重要窗口,协调涉及乡镇(街道)、单位做好整改落实和回复,有效地开展了网络引导工作,全县未发生重大网络舆情炒作事件。四是主题宣传扎实推进。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大力宣传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圆满完成重大会议、节会的重点主题宣传工作。五是典型宣传成效明显。大力挖掘和宣传基层先进典型等,收集整理先进典型、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建立先进典型宣传工作常态化机制及信息库。六是宣传队伍不断加强。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宣传委员,搭建宣传系统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报送队伍建设。
(三)树立品牌,打造精品,认真抓好文化发展
以“文化率先”为重心,整合文化资源,激活文化产业,创作了一批优质文艺作品,打造了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推进了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是着力抓好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财政补贴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体制机制等4个改革专题。二是精心组织**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申报“贵州省政府招商引资信息网”省重点推介项目、全省“5个100”工程项目、**年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重点重大项目。共争取省、市文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三是结合“锦绣计划”,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通过组织评选,查廷婷、岑天英2人获全市“十佳绣娘”称号。重点扶持民族刺绣、手工编织、剪纸等民间工艺,培育形成“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发展模式。配合做好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六盘水市市管专家、六盘水市高层次青年社科文艺人才的选拨、培养和使用工作。四是在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大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和民俗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建立了村级群众文化活动示范村、乡村文艺团队,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带动群众文化发展。诗歌散文、书法、绘画、歌曲等文艺作品共计200余件在各种级别的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电影《大局》喜获贵州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同时,妥乐银杏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马场乡获贵州省“苗族采花节艺术之乡”,并被省文化厅推荐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淤泥乡获贵州省“彝族歌舞艺术之乡”。
(四)注重实效,抓实载体,认真抓好文明创建
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为基础,着力拓展创建领域,创新创建载体,丰富创建内涵。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等“文明细胞”的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了县总工会、县工商局等4个省级文明单位,鸡场坪乡、大山镇、马场乡等5个省级文明乡镇和坡上、沙淤、小河等5个省级文明村寨。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平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树立**良好形象。认真开展道德模范“评学帮”活动。抓实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进一步净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开展了学雷锋“绿丝带”志愿者服务活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文明餐桌宣传等志愿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组织各类媒体刊播公益广告,举办公益广告大赛,向上推荐作品参加省、市公益广告比赛,《请勿占盲道》获全省公益广告评选大赛金奖。
(五)建管并重,强化措施,认真抓好“四创”工作
深入开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暨“四创”活动,全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乡环境干净整洁,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加强“两违”建筑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基本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管理,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加强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及“四创”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跟踪督促。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创建的良好氛围。**已获得贵州省文明城市称号,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成功完成了全国卫生县城创建的各项工作,**获得“全国卫生县城”称号。同时,成功创建羊场乡、保田镇2个省级卫生乡镇,老厂、马场、新民、淤泥4个市级卫生乡镇以及沙淤、舍勒、中沙、挪湾4个省级卫生村。
(六)把握重点,注重特色,认真抓好“四在农家”建设
在“四在农家”建设工作中,立足“注重顶层设计、注重产业支撑、注重整合资源、注重提升品位、注重思想引领、注重整体推进”扎实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因“推进速度快、建设范围广、投入力度大、地方特色多、群众受惠大、整体效果好”而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并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和“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年11月20日,作为全省唯一的一个县在遵义召开的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