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山:又到七夕,你知道七夕的真正含义吗?(2)

摘要:农历七月七日,为七夕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如何过节?有什么文化含义?七夕节是中国情人节吗?战国时代,人们为什么把七月初看成不吉利的日子?关于牛郎织女有哪些神话传说?七夕的祭祀礼仪有哪些?祭祀品的选择有何讲究?本期文稿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为您答疑解惑,敬请关注!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意思是:戊申日、己酉日,牵牛迎娶织女不成功。如果在这些日子娶妻,不出三年,夫妻必定分离。可见,当时秦国已经普遍出现牵牛织女结婚,最终失败的传说。由于先秦时代的牵牛、织女婚姻是一个悲剧结局,所以当时人的婚礼忌讳在戊申、己酉这两天举行。《日书》所记录的戊申、己酉这两个与牵牛织女婚姻有关的日子。它们在几月不能确定。《日书》云:“正月、七月朔日(初一),以出母(女)取(娶)妇,夫妻必有死者。”意思是:如果正月初一和七月初一结婚,那么夫妻必有一个死掉。

《日书》说明,在战国时代,由于牵牛织女婚姻的失败导致人们把七月初看成不吉利的日子。

牵牛织女婚姻是怎么失败的?战国以前的资料不全,我用后来的民间传说来说明:古时候有个小伙子,父母双亡,跟着哥嫂生活。哥嫂觉得他是累赘,就分家,只分给他一头老牛。所以乡亲们就叫他牛郎。牛郎放牛,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有一群仙女变成天鹅下凡洗澡。你只要偷走她的羽毛衣,她就只能做你的妻子了。”牛郎听了老牛的话,娶到了织女。结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又生了一对儿女,十分幸福。但是,有一天牛郎下地干活,孩子哭着跑来说,妈妈被天兵天将抓走了。原来织女私自下嫁牛郎惹怒了王母娘娘。牛郎干着急没办法,这时老牛主动要求做牺牲,用牛角(或说牛皮)驮着牛郎和两个孩子上天追赶织女。

眼看追上了,王母娘娘抽出头发上的金簪,在牛郎织女之间划出一道银河,永远隔开了他们。正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第二部分 古代七夕节的民俗

一、七夕节在汉代成为节日

但是,到了汉代,牛郎织女神话逐步改变了。西汉时代《淮南子》逸文:“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东汉的《风俗通义》轶文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人们无法忍受王母娘娘的霸道,创造了喜鹊为织女搭桥,渡过银河,见到了丈夫。

按照后来的民间传说:王母娘娘的霸道让玉皇大帝看不下去,于是他下令,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如何渡过银河呢?喜鹊。

这里分析一下为什么是鹊桥,而不是其他鸟架桥。关键在于喜鹊七月的时候头毛消失。就是《风俗通义》所说的“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为什么喜鹊七月秃头?武当山老农讲这个传说的时候告诉我,这是事实。我观察了,果然。这是喜鹊在七月更换羽毛造成的,要随着秋季到来换上更厚的羽毛准备过冬。农民熟悉物候,所以创造了喜鹊由于搭桥而头秃。这是一个基于现实而创造的艺术想象。搭桥就头秃,有人解释是被踩秃的。大误!织女一个人过桥,只是一个往返,织女脚上又没有牙齿,至于如此吗?《风俗通义》原文是“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意思是拔了头上羽毛作桥。现代民间传说也是拔了羽毛做桥造成的!我们这些读书人太不了解民众生活以及他们在那种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所以闹出如此笑话。所以,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一定要倍加小心。现实的条件只是一种可能,那么,喜鹊自己有什么理由去充当这个角色?《淮南万毕术》记载:“鹊脑令人相思。”“取雌雄各一,燔之四通道,丙寅日与人共饮酒,置脑酒中,则相似也。”这个巫术说明,喜鹊被古人看作喜欢做媒人的鸟。所以,在现实和思想双重作用下,喜鹊成为架桥者。

西汉开始,人们转变了先秦时代的牵牛织女婚姻无果的观念。不再强调夫妻分离,而是强调夫妻重逢。七月七日从先秦时代的凶日,逐渐演变为吉日良辰。

二、古代七夕节的民俗活动

古代七夕节又很多民俗活动。男人参加的主要是晒书,这是白天的民俗。而七夕,则主要是一个夜晚的节日,一个由妇女主持的活动,其重要内容都跟妇女的现实的与精神的需要有关。其中包括乞巧、求爱情、求子等等,以乞巧为核心。

(一)七月七日表达爱情的习俗

晋葛洪《西京杂记》记录汉代习俗云:“……戚夫人侍高帝,……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怜爱。”这种习俗后来一直流传。唐代《天宝遗事》云:“唐宫中七夕,嫔妃各执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古诗云:‘金刀细切同心鱼会(kuài),玉线争穿九孔针。”又引唐《金门岁节》云:“七夕装同心鱼会。”这个“同心鱼会”,就是表达爱情的食物。唐陈鸿《长恨歌传》云:杨贵妃与唐玄宗于天宝十年避暑骊山宫。“秋七月,牵牛织女相见之夕,秦人风俗夜张锦绣,陈饮食,树花。燔香于庭,号为乞巧。宫掖间尤尚之。时夜始半,休侍卫于东西厢。独侍上。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之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上述材料都只是记录皇帝和后妃的爱情故事。民众如何?古人对于民间活动不太重视,记录不够。皇帝后妃之所以这样做,一定有民俗基础。也就是说,民间风俗应该与此类似。这样看来,汉代以后的七夕节的确包含着表达夫妻之爱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了阳历2月14日的情人节。年轻的情侣之间互赠礼物,一同游玩。这当然是合理的。因为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失效了。男女青年如何才能彼此相识?有一个情人节可以促进男女交际,是很必要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