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岂之:中华文明最大特色是什么

张岂之:中华文明最大特色是什么

——由罗素、汤因比、池田大作对中国的相关评价谈起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注意中外文明交流。西汉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这是经济交流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旅。中国的丝绸改变了西方人的穿着,而西域的物产和音乐、舞蹈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日用习惯和艺术风格。中华的儒学推动了东亚日本、朝鲜文化的发展,而南亚印度的佛教也充实了中华文化,中国翻译印度的佛教文本,在汉语中增加了许多词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表现力。

中外文明交流是阻挡不住的。时至明清之际,尽管官方采取了“海禁”政策,但民间的海上交往并未止步。在明代郑和下西洋终止以后,中国的一些商人和平民,经过海上丝路往来贸易,甚至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定居,成为今天海外华人的祖先。他们为远播中华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华文明的特色是什么?我认为,中华文明是人文文明与政治文明相结合。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一书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文化与政治的结合,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可从其中抽出若干点进行论证。

民族融合与文明创造

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渊源于中华各民族的创造与发明。例如: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维吾尔族和黎族最先学会棉花的种植和纺织;回族建筑师亦黑迭儿丁规划并主持修建了元大都(今北京)宫殿和宫城,为北京成为世界名城奠定了基础;藏族保存的两大古代佛学著作《甘珠尔》和《丹珠尔》(即藏文大藏经),至今仍是中华文明的珍品。

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日益密切地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是各民族融合的过程。各民族经过不断迁徙、杂居、通婚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在文化上互相学习,在血统上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

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就是各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存在着华夏、东夷、北狄、西戎和百越五大民族集团。华夏族是在夷夏融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现在的56个民族及其祖先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中国的文明与历史,也是中国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其中汉族居于主导地位,每一个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