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广庆: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奚广庆: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和独特优势。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学思想。这里从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优势的视角,谈几点初步的认识。

产生于19世纪中叶欧洲工业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西欧思想文化的积极成果,科学地回答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历史性课题,从而成为世界工人阶级运动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因此它是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占据道义制高点的社会思想体系。晚年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深入阐明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丰富性,批判了西方中心主义,特别是反对把西方社会的理念强加给非欧洲的国家,主张各国人民都要坚持和发展自己本民族和国家的文明。

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代表之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于2500多年前华夏大地农耕时代君主专制社会,那个时代的中国思想家们广泛地探讨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古典的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存、交往和发展的学问,是集中表达中国人思想观念、精神追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情感样式的观念形态,并成为人类思想文明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可以说,这形成了世界东方的关于人的发展、反映人类对理想社会憧憬的社会学说。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科学,批判继承和系统总结了人类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真理性、深刻的历史感和强大的实践力量。它被那些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吸收过来、运用起来,与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结合起来,创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伟大胜利,有力地证明了,在中华大地上和中国人民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伟大力量。

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也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那种以为可以割断历史、抛弃传统,从空地上搞社会主义建设,或者移植别国现成模式,都不是唯物史观。在自己历史文明、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及其精神文明与先进文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的产物。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既尊重自己的历史,批判继承自己的传统,又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从中华历史文明的肥沃土壤中吸取滋养,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历史规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