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松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5)

第三,增强战略定力必须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与世界经济停滞和社会政治动荡的国际局势相比,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社会安定,改革开放成果丰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可以说风景这边独好。当然,我们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的甚至相当严重,但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都是一时的困难,并且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逐步得到解决。这么好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犹豫不动摇,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全局意图和要求,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决不能为谋局部而误全局,甚至得小利而乱大局。

二是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任何党员干部特别不能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能在贯彻执行中央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或以种种借口和理由脱离大局、妨害大局。

三是要坚决防止出现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相勾结,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等非组织活动。

2.中共领导人的大局意识及其特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名论文和演说中,论述了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所必须具有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的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过程与阶段)、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在运用战略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事实原则、价值原则和主体性原则,这是他战略思维理论的主要基础。

在大局意识中,毛泽东的论述最为全面和透彻,下面我们把它做一个凝练。

第一,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全局上面。毛泽东认为,领导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把握全局,从全局出发来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在他看来,全局是一种整体,因而它有自身的整体利益和要求,有自身特有的整体性质和功能。毛泽东认为,那些不注重或没有能力通观全局、只知道局部性的具体东西,只知道局部性的具体政策的人,其工作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迷失方向。

第二,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是各方面和各阶段的关系的总和。毛泽东认为,全局是由各个局部按一定的方式结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他说,“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

第三,从全局与环境的关系中认识和把握全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指出,领导和指导局部工作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局部放在全局中去研究和把握,“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否则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四,认识全局,必须着力找出制约全局的主要关系和重要关系。毛泽东指出,“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关于毛泽东的大局意识,我们可以举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就是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一个连环,从1948年的9月到1949年的1月31日,消灭国民党150多万人,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三大战役可谓是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就辽沈战役的战略目标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毛泽东的大局意识是非常清醒的。要解决东北的问题,首先把战略的目标指向哪里?作为中央的第一把手,毛泽东和前线的总指挥林彪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一个分歧。林彪当时把目标就指向了长春,因为长春是久围不克,所以他认为南下攻打锦州,对于整个东北的局势不大方便。而毛泽东认为,打了锦州就等于封锁了东北的大门,就把东北军完全关在东北。最后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非常之正确的。在淮海战役中,把目标指向哪里?那么,先打到东部的黄伯韬兵团,因为那是个长蛇阵,我们打最弱的,打两头剩中间,最后攻破了杜聿明的整个防线。在平津战役上,跟辽沈、淮海都不一样了,同样是一个长蛇阵,而且傅作义把自己的嫡系都摆在了西面,所以我们是围而不打,采取措施先把它分割,然后包围起来,最后一块块把它吃掉。所以,三大战役体现出毛泽东在处理每一个问题的时候都是从大局出发的。

第二个案例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的是“一化三改”,这也是一个连环。在大局里,中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先发展什么?当然是工业化。所以,为了实现工业化,一方面是农业、手工业,再一个方面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统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来进行服务。再有就是,我们的工业化的与苏联的工业化有什么区别?斯大林特别重视重工业,而我们是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我们的工业,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好的。

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总是洞察大势,统揽全局,用系统的思维方法观察处理问题。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他要求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书记处的同志,“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他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在涉及到沿海和内地关系的时候,特别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觉得小平同志讲得非常好。他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当时这个大局问题处理得特别好。有的同志不理解我们要往南打,南边是国民党统治区,我们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小平同志就讲,毛泽东同志意图就是要把战争引向国统区,挺进大别山就等于在国民党的咽喉上插了一刀,最后解放南京的就是这支部队。所以,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干部处理问题离开了大局意识就会剑走偏锋。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