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张家口·冬奥会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张家口将借力2022年冬奥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放弃钢煤等重工业,转向以冰雪产业集群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产业,积极发展“草原丝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来自国内外的248位专家学者,为多重机遇下的张家口发展之路把脉、建言。
专家提议设“草原丝路自贸区”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蒙经济走廊,连接了我国北部地区与蒙古国、俄罗斯。而张家口面向京津、背靠内蒙古草原,是这条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作为中蒙俄国际道路货运的中转站,张家口域内交通逐步呈现立体化结构。国道、省道日益完善,通用机场不断增加,已建成的张集铁路及正在建设的二秦高速、张呼铁路、蓝张铁路等,使张家口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者黎志刚说:“想加快发展,张家口的企业应走出国门,多与国外的企业相互交流。”目前,张家口全市有26家企业与俄罗斯有商业往来,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农产品和纺织服装等产业,2016年上半年的贸易额达2628万美元,并呈逐年递增。中蒙开设14个边境口岸,张家口地理位置较近,相对东南沿海城市具有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随着京张高铁等路线的打通,京津通向俄、蒙的道路将会更加便捷,“一带一路”战略是结束冀北地区长期以来边缘化发展的重要机会。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韩祥瑞提到,每次的对外开放都有力地促进了张家口的城市转型,张家口应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自觉地对外开放,积极开展与蒙古国和俄罗斯间的贸易文化交流。
历史和时代将张家口推进了国际视野,在英、法、日、俄等八种语言的文献史料对其均有记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提出,应学习上海,创办中国草原丝绸之路经济自贸区,举办中国草原丝绸之路国际精品博览会,并且在金融上进行创新,设立试验区。
弃钢煤建京津冀生态屏障
日前,河北省宣布关闭56处煤矿,进行产能退出。按照计划,“十三五”末,张家口将成为“基本无煤矿市”,钢铁产能将全部退出。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得到有效推广,测土施肥、水肥一体、高效养殖、人工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农业进步。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获批建立一年有余,截至目前,张家口全市包括风电、光伏、生物质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约843万千瓦,总装机量位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00亿千瓦时以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大力推进电动车普及,目前全市拥有纯电动公交车1056标台,力争2016年再新增纯电动汽车1796标台。
张家口是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水源涵养功能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研究员许立勇提出“文化+”、“旅游+”的理论创新,注重生态共享,以文化和旅游推广张家口。与延庆、密云、承德打造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北京林业大学郭慧敏通过研究历史数据发现张家口市耕地实际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要优化土地结构,发展农林景观业,能够兼顾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与发展旅游观光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