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林:国企改革“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很重要(4)

夏小林:国企改革“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很重要(4)

要重视私营部门亏损、破产、停产、裁员问题

一些人对国企还报有“就业刚性”这一陈旧观感,实际上,国企“铁饭碗”体制已经有了实质的改变。

一分为二地看,中国国企职工人数,从1995年的最高值1.1亿人,已经下降到2012年的不到5000万人,并给其不少后代人的健康、学业和人生道路带来负面影响。就是在近几年中,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国企从业人员数据也一直在波动不已,有时甚至减少百万人以上。如2014比2010年,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就减少了204万。[24] 2016年5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今天的国企改革,是要建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机制”,[25]而非从零或ABC的初级阶段去开始“实质性突破”。

另外,众所周知,自1990年代以来,国企数量大幅减少,被重组、转产、出售、破产、停业的企业并不少。如1998年至2014年,仅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就减少了45929个,剩余的企业为18808个。[26]

简言之,仅从邓小平提倡的改革以来看,国企“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进程就没有中断过,且在不断增强,并不“僵”呢。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而在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国企也有过公司化改革、重组和裁员等等,并承受着全球国家竞争力比较下的巨大压力,有着“多快好省、力争上游”的竞争动力,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也因此获得快速发展。l952年到197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6.5%,远远超出了战后世界GDP每年平均增长的速度。[27]

当然,现实中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目前各类型企业职工被裁减的现象可能只是结构性改革“初战”的结果,以后情况会更严重一些。与此同时关于私营企业和外企等破产、停产、裁员、降薪、降社保缴费,及“老板跑路”,并违法抛弃成百上千职工的信息也是不断 。对此,决策部门及所属研究机构应有足够的重视,不可对在结构调整中,作为就业主体的私营部门不断产生的社会问题熟视无睹,或轻描淡写。

有人认为,现在私营部门增长非常快,2016年初私营企业已突破两千万个,对就业增长贡献很大。但是,如前引用的国家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表明,这里面水分是很大的。所以,对于国家工商总局的有关数据也要科学评估,不能盲从。过去的改革中,职工下岗数千万,社保体系建设没跟上,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在经济下行的今天,职工就业问题再度尖锐化,需要慎重对待,适当增加流动性,但一定要保骨干企业,骨干员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