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城:东西文化交互与丝绸之路的形成(11)

摘要:中国东、南面是大海,西面是沙漠、高山,北面是戈壁、森林,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不利于与外界沟通。然而自古以来,中国并没有自我封闭,而是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保持广泛联系。丝绸之路为我们打开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通道;丝绸之路的形成,助推了东西方文化交互,我们不仅输出了自己的文明,也吸纳了西方的文化。那么,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东西方文化交互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西来的文化特质

我们从几个文化特质来看一下这个阶段文化交流的情况。大规模的人种迁徙现象,在这个时期相对稳定下来,文化接触从这个时期开始也更加密切了。

1、权杖

权杖是西方权力、地位和身份的标志。比如,习主席去英国访问,英国女王要是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出来的话,她要手持一柄权杖,来作为统治国家的最高标志。比如乌克兰的新总统上台,他在上台宣誓的时候,要手持一柄权杖,来显示他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图片23

权杖最早出现在哪里呢?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最早在公元前10000年时,权杖就已经出现在近东的安纳托利亚地区。安纳托利亚在哪儿?在今天的土耳其,也就是在今天的两河流域的上游地带。这个东西最早出现的时候,它肯定不是身份的标志,它可以作为工具,也可以作为武器。随着后来的发展,逐步扩展了它的功能,甚至把它的功能强化到某些具有身份、地位和财力的人身上。

虽然权杖的起源地是安纳托利亚地区,但是从文化的发展来看,它是向东逐步扩展、变化的。大概在5000年前,权杖进入中国西部地区。我们可以肯定,在中国出现的这类权杖,是从西面出现的。从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也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类权杖在新疆发现的数量很多,在甘肃发现的数量也很多,到陕西或者中原地区,基本上就不见了,或者很少,而且年代也偏晚。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这样的一种代表西方的文化因素,开始进入到中国的西部地区,大概是在5000年以前。

2、麦类作物

还有一个文化特质,就是麦类作物,比如大麦、小麦、燕麦等。从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来看,麦类作物最早起源于近东地区的。近东地区最早的驯化小麦,它的年代上限,可以到达距今一万年年左右。它出现以后就不断向外扩散。近东地区的文化,向欧洲地区扩散的时候,实际上也是麦类农作物的扩散过程。它后来在向西北的欧洲扩散的同时,也在向中亚地区扩散,通过中亚就逐步进入中国西部地区。最早的小麦,也正好出现在中国的新疆和河西走廊地区。这是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东西。

我们今天吃小麦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从考古发现来看,在中国,真正大面积的,或者说普遍开始食用小麦类作物,是到汉代的时候。为什么?在没有石磨以前,小麦是要粒食的,就是煮着一粒一粒地吃。而且种植小麦需要一定的环境,不仅需要水利灌溉设施,还需要灌溉环境。因为小麦最早是在地中海地区驯化的,它要求的气候条件,是在它播种以后,雨水比较丰盛,到它收获的时候,气候比较干燥。地中海地区正好是这样,冬天有丰厚的雨水,春夏之交小麦熟的时候,正好进入干旱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